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论文工作 | 第10页 |
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休眠机制 | 第12-27页 |
·UMTS 通信系统休眠机制 | 第12-14页 |
·CDMA2000 通信系统中休眠机制 | 第14-16页 |
·WLAN 中的休眠机制 | 第16-17页 |
·Wimax 无线城域网休眠机制 | 第17-26页 |
·休眠模式与清醒模式 | 第17-18页 |
·休眠机制中的管理消息 | 第18-22页 |
·三种类型的Power Saving Class | 第22-25页 |
·休眠中的周期测距 | 第25页 |
·休眠与切换的结合 | 第25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IEEE802.16 协议概述及宽带无线城域系统概貌 | 第27-44页 |
·IEEE 802.16 标准发展历程 | 第27页 |
·IEEE802.16e 协议模型及关键技术 | 第27-30页 |
·IEEE 802.16 协议模型 | 第27-28页 |
·物理层关键技术 | 第28-29页 |
·媒体接入控制(MAC)层关键技术 | 第29-30页 |
·宽带无线城域网实时通信系统实现方案 | 第30-40页 |
·PicoChip 硬件平台 | 第31-34页 |
·系统整体架构 | 第34-38页 |
·模块接口 | 第38页 |
·系统核心数据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宽带无线城域网实时通信系统中的休眠控制模块 | 第40-44页 |
·基站端休眠模块 | 第42-43页 |
·移动台端休眠模块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无线城域网实时通信系统中休眠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4-62页 |
·休眠机制流程 | 第44-48页 |
·基站休眠控制模块流程 | 第44-46页 |
·移动台休眠控制模块流程 | 第46-48页 |
·休眠控制模块的实现模型 | 第48-62页 |
·模块外部接口 | 第48-51页 |
·模块内部结构 | 第51-53页 |
·休眠控制模块核心数据结构 | 第53-57页 |
·休眠控制模块核心函数定义说明 | 第57-62页 |
第五章 休眠方案中参数选取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62-75页 |
·数学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时延建模 | 第64-65页 |
·能量消耗建模 | 第65-66页 |
·仿真方法 | 第66-69页 |
·仿真结果及结论 | 第69-75页 |
·休眠模式阈值对于端到端时延及能量消耗的影响 | 第69-72页 |
·初始休眠窗口大小对于 ETE 时延及能量消耗影响 | 第72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75-77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缩略语表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