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概述 | 第8-2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和展望 | 第10-21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3页 |
·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21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3-15页 |
·生态风险评价程序 | 第15-18页 |
·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和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有待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案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2 哈尔巴岭挖掘回收与销毁日遗化武工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| 第23-80页 |
·区域概况 | 第23-28页 |
·研究区范围界定 | 第23-24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24-28页 |
·社会环境 | 第28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28-31页 |
·风险源分析 | 第31-36页 |
·风险源识别 | 第31-32页 |
·风险度量 | 第32页 |
·源强 | 第32-36页 |
·源强物理化学性质 | 第32-34页 |
·源强计算 | 第34-36页 |
·评价受体、评价终点的选择 | 第36-38页 |
·评价受体 | 第36-37页 |
·评价终点 | 第37-38页 |
·暴露评价和危害分析 | 第38-54页 |
·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分布预测 | 第38-42页 |
·预测模型 | 第38-42页 |
·计算条件 | 第42页 |
·浓度分布和最大浓度到达时间 | 第42页 |
·环境中敏感点污染物分布情况 | 第42-47页 |
·敏感点的选取 | 第43-44页 |
·敏感点毒剂浓度预测 | 第44-45页 |
·敏感点暴露剂量预测 | 第45-47页 |
·暴露途径 | 第47-50页 |
·空气 | 第48页 |
·水体 | 第48页 |
·土壤 | 第48页 |
·食物链 | 第48-50页 |
·毒剂的环境过程 | 第50-54页 |
·剂量—反应关系 | 第54-57页 |
·评价标准的选取 | 第54-55页 |
·化学剂的剂量—反应关系 | 第55-56页 |
·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56-57页 |
·风险表征 | 第57-78页 |
·危害指标 | 第57-58页 |
·毒剂对鸟类和蛙类的影响范围 | 第58-66页 |
·毒剂对敏感点的影响 | 第66-77页 |
·浓度危害指标风险表征结果 | 第66-74页 |
·剂量危害指标风险表征结果 | 第74-77页 |
·毒剂对植物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不确定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源强的不确定性 | 第78页 |
·预测值的不确定性 | 第78页 |
·数据处理的不确定性 | 第78页 |
·毒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| 第78-79页 |
·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| 第79-80页 |
3 结论 | 第80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