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本研究的启示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思路框架 | 第19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9-21页 |
2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8页 |
·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 | 第21-22页 |
·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 | 第22-24页 |
·套利定价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 | 第24-25页 |
·有效市场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 | 第25页 |
·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基金业绩评价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3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方法体系 | 第28-37页 |
·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| 第28-30页 |
·风险调整绩效评价的指标 | 第30-32页 |
·Treynor 指数 | 第30页 |
·Sharpe 指数 | 第30-31页 |
·Jensen 指数 | 第31页 |
·三种“经典”指数之间的比较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风格调整绩效评价的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评价 | 第33-34页 |
·T-M 模型 | 第33页 |
·H-M 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T-M 模型与H-M 模型比较 | 第34页 |
·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截面回归法 | 第35页 |
·双向表检验法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研究样本、数据来源及基准组合的选取 | 第37-41页 |
·研究样本的选取 | 第37-38页 |
·市场基准组合的选取 | 第38-39页 |
·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 | 第3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9-41页 |
5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检验 | 第41-68页 |
·风险调整前基金业绩评价 | 第41-43页 |
·风险调整前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 | 第41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基金业绩评价 | 第43-49页 |
·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模型 | 第43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9页 |
·基于风格调整收益的基金业绩评价 | 第49-56页 |
·风格调整业绩评价模型 | 第49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6页 |
·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 | 第56-63页 |
·证券选择与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模型 | 第56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3页 |
·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 | 第63-67页 |
·业绩持续性研究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68-72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8-69页 |
·建议 | 第69-70页 |
·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导师课题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