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论文选题的意义 | 第9-12页 |
·全球环境背景 | 第9页 |
·植被覆盖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中国西北植被覆盖研究的重要性 | 第10-11页 |
·遥感技术对植被研究的促进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植被覆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全球尺度的植被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区域尺度的植被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9页 |
·西北地区自然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区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15-17页 |
·西北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| 第17-19页 |
·西北地区人口状况 | 第17-18页 |
·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| 第18-19页 |
3 数据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传感器和数据 | 第19-20页 |
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20-22页 |
·遥感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20页 |
·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| 第20-21页 |
·土地利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21-22页 |
·植被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4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| 第24-38页 |
·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| 第24-30页 |
·格局指标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·空间格局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景观破碎度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斑块面积动态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景观稳定性分析 | 第33-38页 |
5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/覆盖研究 | 第38-47页 |
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| 第38页 |
·土地利用面积特征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INDVI 变化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土地利用类型SINDVI 值准确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6 西北地区植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| 第47-57页 |
·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47-48页 |
·SINDVI、各驱动因子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·SINDVI 与经纬度、降水、气温相关关系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西北地区SINDVI 与降水量和气温分布规律 | 第49页 |
·趋势分析 | 第49-56页 |
·中国西北地区气象因子和SINDVI 总趋势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草原区的气温、降水和SINDVI 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干旱荒漠区的SINDVI 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高覆盖农林区22 年气温、降水和SINDVI 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7 结论 | 第57-60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57-58页 |
·景观分析结果 | 第57页 |
·土地利用类型SINDVI 分析结果 | 第57-58页 |
·驱动力研究结果分析 | 第58页 |
·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·结论 | 第58-59页 |
·展望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1-7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