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提要 | 第1-6页 |
| 引言 | 第6-9页 |
| 一、清代诉讼案件受理状况 | 第9-21页 |
| (一) 清代诉讼案件的来源 | 第9-11页 |
| (二) 清代诉讼案件的受理程序 | 第11-13页 |
| (三) 批词的种类 | 第13-18页 |
| (四) 清代诉讼案件的实际受理状况 | 第18-21页 |
| 二、清代诉讼案件不予受理的影响因素 | 第21-31页 |
| (一) 呈词不符合状式条例 | 第21-26页 |
| (二) 不符合案件管辖权 | 第26-27页 |
| (三) 案件社会危害性较小 | 第27-28页 |
| (四) 当事人的健讼行为 | 第28页 |
| (五) 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不合法 | 第28-29页 |
| (六) 案件呈述不合情理 | 第29-31页 |
| 三、案件受理状况所反映的州县官的“无讼”追求 | 第31-40页 |
| (一) 州县官的“无讼”理念 | 第31-33页 |
| (二) 州县官的息讼手段 | 第33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注释 | 第41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| 论文摘要 | 第50-53页 |
| Abstract | 第53-56页 |
| 后记 | 第56-57页 |
| 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