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村电网中使用单相变压器供电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| ·我国农村电网供电现状分析 | 第9-11页 |
| ·国外低压电网的供电现状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农村电网降损节能措施研究 | 第13-24页 |
| ·变压器功率损耗计算 | 第13-14页 |
| ·低压线损的计算方法 | 第14-18页 |
| ·供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表达式 | 第14页 |
| ·配电线路与变压器的等值电阻的计算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线路首端负荷曲线特征系数的计算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线路首端平均负荷电流的计算方法 | 第17页 |
| ·运行时间参数确定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线路实际运行电压的确定方法 | 第18页 |
| ·线路负荷功率因数的确定方法 | 第18页 |
| ·农村电网降损节能途径 | 第18-23页 |
| ·电网升压改造 | 第18-19页 |
| ·合理调整运行电压 | 第19-20页 |
| ·更换粗导线截面 | 第20-21页 |
| ·线路的经济运行 | 第21-22页 |
| ·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| 第22-23页 |
| ·其他降损技术措施 | 第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单相变压器在农网运行中的节能分析 | 第24-32页 |
| ·配电变压器的效益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变压器效益方程 | 第24-25页 |
| ·效益方程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三相变压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单相变压器性能特点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单相变压器的适用范围分析 | 第28页 |
| ·单相变压器效能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定量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定性分析 | 第29页 |
| ·单相与三相变压器技术经济比较 | 第29-30页 |
| ·实施单相变压器供电的优越性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章 基于集束导线的农村单相变压器供电研究 | 第32-41页 |
| ·单相三线制集束导线供电特点及可行性 | 第32-34页 |
| ·供电特点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可行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单相三线制集束导线电气参数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·电抗参数的理论计算 | 第35-36页 |
| ·电纳参数的理论计算 | 第36-37页 |
| ·电气参数的比较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基于集束导线的低压供电方案设计 | 第38-40页 |
| ·导线的经济截面与经济电流密度 | 第38-39页 |
| ·配电网的经济供电半径 | 第39-40页 |
| ·采用单相三线制供电应注意的事项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章 基于单相变压器供电的农村电网实施实例分析 | 第41-48页 |
| ·配电变压器的布置方式与节能效益 | 第41-43页 |
| ·配电变压器的选型 | 第41页 |
| ·变压器的布点方式 | 第41-43页 |
| ·实施实例 | 第43-44页 |
| ·实施点自然情况 | 第43页 |
| ·实施点试点改造 | 第43-44页 |
| ·工程造价与效益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工程造价比较 | 第44-45页 |
| ·节能效益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综合效益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常用低压供电模式的比较 | 第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