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35页 |
1 领域行为 | 第13-19页 |
·领域鸣唱 | 第13-15页 |
·不同性别个体对鸣声回放的反应 | 第15-17页 |
·利用鸣声回放研究领域鸟对邻居和陌生者的反应 | 第17-19页 |
·利用鸣声回放研究对生境破碎化的反应 | 第19页 |
2 鸟类双重鸣唱和雌性鸣唱的功能 | 第19-24页 |
·雌性通过鸣唱进行领域防御 | 第19-21页 |
·雌鸟的偶尔鸣叫 | 第21-22页 |
·雌性鸣叫为吸引雄性 | 第22-23页 |
·雌性鸣叫为了繁殖活动的平等 | 第23-24页 |
·雌性鸣叫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| 第24页 |
3 生境利用的研究 | 第24-27页 |
·不同空间尺度上物种的生境利用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时间尺度上物种的生境利用 | 第25页 |
·生境片断化对动物及其生境选择的影响研究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种类对生境的选择 | 第26页 |
·把生境选择与动物的特定活动结合起来,侧重探讨生境的质量和功能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5页 |
第二章 海南山鹧鸪的种群密度和领域 | 第35-57页 |
1 研究地区 | 第35-41页 |
·地质 | 第35-36页 |
·土壤类型 | 第36页 |
·气候 | 第36-37页 |
·水文 | 第37页 |
·植物资源 | 第37-39页 |
·植被 | 第39-40页 |
·动物资源 | 第40-41页 |
·社区状况 | 第4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种群密度 | 第41-42页 |
·录音回放实验 | 第42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42-46页 |
·性别鉴定和鸣声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种群密度 | 第45页 |
·领域回放实验 | 第45-46页 |
4 讨论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7页 |
第三章 海南山鹧鸪的活动区 | 第57-69页 |
1 研究方法 | 第57-59页 |
·野外捕捉与标记 | 第57页 |
·无线电遥测与定位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8-59页 |
2 研究结果 | 第59-64页 |
·海南山鹧鸪的量度 | 第59-61页 |
·日活动区 | 第61-62页 |
·月活动区 | 第62-63页 |
·旱季活动区 | 第63页 |
·日活动位移 | 第63-64页 |
3 讨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第四章 海南山鹧鸪的生境利用 | 第69-83页 |
1 研究方法 | 第69-72页 |
·组成分析 | 第69页 |
·觅食生境样方的选取 | 第69-70页 |
·对照样方的选取 | 第70页 |
·大样方变量 | 第70-71页 |
·小样方变量 | 第71-72页 |
·觅食微生境的样方选取和样方变量 | 第7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72页 |
2 研究结果 | 第72-76页 |
·总体水平生境利用 | 第72-73页 |
·5m×5m 觅食生境利用 | 第73-75页 |
·觅食微生境利用 | 第75-76页 |
3 讨论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3页 |
小结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