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电子电流互感器概述与研究进展 | 第10页 |
| ·电子电流互感器发展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·全光纤型无源电子电流互感器 | 第11-12页 |
| ·光学玻璃无源电子电流互感器 | 第12页 |
| ·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(光电式电流互感器) | 第12-13页 |
| ·其他电子电流互感器 | 第13-15页 |
| ·前景展望 | 第15页 |
| 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-16页 |
| ·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光学电流互感器技术理论背景 | 第17-25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| 第17-19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传感单元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反射相移对BGOCT性能影响 | 第18-19页 |
| ·线性双折射对BGOCT性能影响及对策 | 第19页 |
| ·偏振器件对BGOCT性能影响 | 第19页 |
| ·BGOCT信号处理 | 第19页 |
| ·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(Active ECT:AECT) | 第19-24页 |
| ·基于 Rogowski线圈的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 | 第20-21页 |
| ·Rogowski线圈的原理 | 第21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第3章 数字化信号处理方案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5-44页 |
| ·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26-30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传感器前端放大电路 | 第26-28页 |
| ·针对CT与Rogowski线圈传感器的前端放大电路 | 第28-30页 |
| ·模拟-数字转换电路设计 | 第30-38页 |
| ·模拟-数字转换概述 | 第30-33页 |
| ·采样芯片ADS7864工作方式 | 第33-38页 |
| ·C8051F120构造的电流互感器数字化信号处理系统 | 第38-43页 |
| ·系统级单片机C8051F120概述 | 第38-40页 |
| ·高端信号采集与传输单元 | 第40-42页 |
| ·低压区信号处理单元 | 第42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4章 数字化信号处理方案系统软件设计 | 第44-66页 |
| ·高端信号采集与传输程序设计与片上硬件配置方案 | 第44-49页 |
| ·高压端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程序流程图 | 第44-46页 |
| ·上电和PLL初始化,系统时钟切换操作步骤 | 第46-47页 |
| ·片上PCA0的设置 | 第47-48页 |
| ·串口通讯设置 | 第48-49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底端信号处理程序与硬件配置方案 | 第49-53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差除和信号处理方案 | 第49-51页 |
| ·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低端数字化信号处理程序流程图 | 第51-53页 |
| ·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低端信号处理程序与硬件配置方案 | 第53-56页 |
| ·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信号处理方案 | 第53-54页 |
| ·有源电子电流互感器低端数字化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| 第54-56页 |
| ·IEC60044-8标准简介 | 第56-59页 |
| ·IEC60044-8标准对模拟输出的规定 | 第57页 |
| ·IEC60044-8标准对数字输出的规定 | 第57-59页 |
| ·循环冗余校验(CRC)在C8051F120上的实现 | 第59-63页 |
| ·CRC校验的基本原理 | 第59-60页 |
| ·8 位并行CRC校验运算的实现 | 第60-63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63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5章 系统误差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| 第66-71页 |
| ·模数转化精度对信号采集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| ·干扰的分类及抗干扰措施 | 第68-70页 |
| ·干扰的分类 | 第68页 |
| ·干扰的耦合方式 | 第68-69页 |
| ·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| 第69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