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--语音信号处理论文--语音识别与设备论文

基于电话信道的语音识别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·语音识别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·电话语音识别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电话语音识别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·电话语音识别的研究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5-17页
第2章 语音信号非线性和混沌性第17-23页
   ·非线性与混沌第17-19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混沌第18-19页
   ·语音信号的非线性机制第19-21页
   ·语音信号的混沌机制第21-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3章 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语音特征提取第23-43页
   ·引言第23-24页
   ·相空间重构的原理及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·时间延迟的选取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  ·时间延迟对相空间重构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几种时间延迟选取方法的比较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一种改进的时间延迟选取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·嵌入维参数的确定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常用嵌入维参数确定方法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最佳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的选取第32-33页
   ·基于RPS 的语音特征提取第33-34页
   ·RPS 特征与MFCC 特征相结合的提取方法第34-41页
     ·美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 的提取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·RPS 附加MFCC 的提取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RPS 与MFCC 分两支运算的提取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RPS 和MFCC 组合特征提取新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4章 电话通道噪声消除的方法第43-56页
   ·电话通道对语音识别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·电话通道特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电话通道引起语音失真的因素第44-45页
   ·RASTA 滤波通道补偿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·倒谱均值减(CMS)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·自适应噪声抵消的语音增强技术第49-55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噪声抵消系统的基本原理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噪声抵消系统的改进第50-53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 改进的HMM 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第56-73页
   ·隐马尔可夫模型第56-63页
     ·隐马尔可夫模型概述第56-58页
     ·隐马尔可夫模型结构和三个基本问题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隐马尔可夫模型参数训练算法第59-62页
     ·识别算法——Viterbi 解码第62-63页
   ·全局背景模型第63-66页
     ·全局背景模型的获得第63-64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算法获得分模型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对数似然比的计算第65-66页
   ·改进的HMM 模型第66-72页
     ·HMM-UBM 模型的结构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实验仿真结果第69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结论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作者简介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
下一篇:骨架型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