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·氮素研究概述 | 第10-15页 |
·氮的生理功能 | 第10页 |
·氮素的吸收和转运 | 第10-11页 |
·氮素同化 | 第11-13页 |
·硝酸还原阶段 | 第11-12页 |
·氨同化阶段 | 第12-13页 |
·碳氮代谢的的相互作用 | 第13-14页 |
·植物体内光合碳代谢和氮代谢之间的协调 | 第14页 |
·氮素同化的基因工程策略 | 第14-15页 |
·DOF(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)转录因子家族 | 第15-17页 |
·Dof蛋白的结构 | 第16-17页 |
·与Dof蛋白结合的DNA序列特异性 | 第17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19-4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-20页 |
·受体植物材料 | 第19页 |
·菌株、质粒及外源片段 | 第19-2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0-30页 |
·候选基因的选定和分离 | 第20-22页 |
·候选基因OsDof-6的选定 | 第20页 |
·候选基因OsDof-13的选定 | 第20-22页 |
·候选基因At2g37590的选定和克隆 | 第22页 |
·亚细胞定位 | 第22-24页 |
·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| 第22-23页 |
·粒子轰击和GFP观察 | 第23-24页 |
·酵母单杂交 | 第24-26页 |
·酵母单杂交载体的构建 | 第25-26页 |
·共转化酵母细胞 | 第26页 |
·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6-27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的遗传转化 | 第27页 |
·T_0代转基因植株的阳性检测 | 第27-28页 |
·T_0代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检测 | 第28-30页 |
·T_1代单株干重和氮含量分析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OsDof-6的序列分析 | 第30页 |
·OsDof-13的低氮诱导表达分析和序列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At2g37590的序列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OsDof-6和OsDof-13以及At2g37590的亚细胞定位 | 第33-35页 |
·亚细胞定位载体的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GFP的观察 | 第34-35页 |
·OsDof-6和OsDof-13以及At2g37590与PEPC和IDH启动子的互作 | 第35-37页 |
·酵母单杂交载体的鉴定 | 第35页 |
·共转化酵母细胞 | 第35-37页 |
·植物超表达载体的鉴定 | 第37页 |
·农杆菌介导水稻的遗传转化 | 第37页 |
·T_0代转基因植株的阳性检测 | 第37-39页 |
·OsDof-13T_0代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检测 | 第39页 |
·At2g37590T_0代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 blotting检测 | 第39-40页 |
·At2g37590T_1代单株干重和氮含量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讨论 | 第42-46页 |
·T_0代AT2G37590的表达量与T_1代单株干重的关系的探讨 | 第42页 |
·A-酮戊二酸可能是碳氮平衡的信号分子 | 第42页 |
·试验中的个人体会 | 第42-44页 |
·关于组培工作 | 第43页 |
·水培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| 第43页 |
·关于植株氮含量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功能验证试验中低氮值的设定 | 第44页 |
·关于AT2G37590后继功能验证试验的设想 | 第44-45页 |
·植物营养研究的基因工程策略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附录 | 第52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