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硅酸盐工业论文--水泥工业论文--原料和混合材料论文

复合改磷石膏做水泥调凝剂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-20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的特征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·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做水泥调凝剂的研究概况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做水泥调凝剂的应用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-23页
第2章 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23-31页
   ·原材料第23-27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天然石膏第26页
     ·粉煤灰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熟料第27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·水泥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第27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中杂质含量的测试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水泥电阻率测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微观测试方法第30-31页
第3章 原状磷石膏和天然石膏对水泥性能影响比较第31-43页
   ·引言第31页
   ·不同配比原状磷石膏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原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·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第31-34页
   ·不同产地磷石膏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第34-38页
     ·原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·水泥配比的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·磷石膏中可溶氟、可溶磷及总磷的含量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地磷石膏配制的水泥的物理性能第35-38页
   ·可溶磷、可溶氟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原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含量可溶磷、可溶氟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第39-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 石灰、粉煤灰复合改性磷石膏方案及机理第43-56页
   ·引言第43页
   ·复合改性磷石膏配合比的设计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43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复合改性磷石膏的制备工艺第44页
     ·不同配比的复合改性磷石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·不同掺量的复合改性磷石膏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·不同产地复合改性磷石膏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第48-55页
     ·原材料第49页
       ·石灰粉煤灰改性磷石膏体的强度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石灰粉煤灰对磷石膏中磷、氟的改性效果对比第50-52页
     ·不同产地磷石膏复合改性磷石膏配制的水泥的物理性能第52-55页
   ·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 复合改性方案与传统方案的比较第56-60页
   ·引言第56页
   ·实验原料第56页
   ·三种改性磷石膏方案第56-57页
   ·不同处理方式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复合改性磷石膏的抗压强度第57页
     ·三种处理方法对磷石膏中可溶磷、可溶氟含量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·三种处理方法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·小结第59-60页
第6章 复合改性磷石膏中粉煤灰的活化第60-71页
   ·引言第60页
   ·养护时间对复合改性磷石膏的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 ·试验原材料第60页
     ·复合改性磷石膏的强度第60-62页
     ·不同龄期复合改性磷石膏配制的水泥的物理性能第62-64页
   ·不同种粉煤灰对复合改性磷石膏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原材料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6页
     ·复合改性磷石膏的7天强度第66页
     ·不同种粉煤灰配制的复合改性磷石膏的水泥物理性能第66-67页
   ·激活剂对复合改性磷石膏的影响第67-70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材料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案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添加激活剂后复合改性磷石膏配制的水泥的物理性能第69-70页
   ·小结第70-71页
第7章 可溶磷及石灰对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第71-76页
   ·引言第71页
   ·试验原材料及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试验原材料第71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·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2-75页
     ·不同含量的可溶磷及石灰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可溶磷对水泥电阻率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·石灰对可溶磷的吸收及对水泥电阻率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·小结第75-76页
第8章 结论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0页
附录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吉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
下一篇: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