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部分 综述 | 第10-26页 |
第一章 现存麂亚科动物系统发生学研究进展 | 第10-16页 |
第二章 麂亚科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| 第16-26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26-82页 |
第一章 毛冠鹿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系统发生分析 | 第26-48页 |
前言 | 第26页 |
1.材料与试剂 | 第26-27页 |
2.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27-32页 |
·透析袋处理 | 第27-28页 |
·毛冠鹿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8页 |
·设计的引物 | 第28-29页 |
·PCR反应的体系和条件 | 第29-30页 |
·连接反应 | 第30-31页 |
·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1页 |
·转化 | 第31页 |
·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| 第31-32页 |
4.系统发生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| 第32-33页 |
·分化时间的计算 | 第33页 |
5.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8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33页 |
·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扩增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毛冠鹿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和组成 | 第34-37页 |
·tRNA基因和rRNA基因 | 第37-39页 |
·非编码序列 | 第39-41页 |
·系统发生学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物种之间分歧时间 | 第43-48页 |
第二章 毛冠鹿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| 第48-52页 |
前言 | 第48页 |
1.材料与试剂 | 第48页 |
2.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8-49页 |
3.主要试剂 | 第49页 |
4.实验步骤 | 第49-50页 |
·毛冠鹿细胞的培养 | 第49页 |
·人的白细胞分离和培养 | 第49页 |
·细胞的固定和测定 | 第49页 |
·基因组大小的测量与计算 | 第49-50页 |
5.实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6.讨论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毛冠鹿卫星DNA染色体的分布及其进化和物种进化的研究 | 第52-82页 |
前言 | 第52页 |
1.主要仪器 | 第52页 |
2.主要试剂 | 第52-54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54-62页 |
·透析袋处理和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54页 |
·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和PCR体系 | 第54-58页 |
·连接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、转化和测序 | 第58页 |
·卫星DNA DIG探针的标记 | 第58页 |
·探针标记效率的检测 | 第58页 |
·基因组DNA的酶切反应 | 第58-59页 |
·Southern blot基因组DNA电泳及转膜 | 第59-60页 |
·Southern blot | 第60页 |
·杂交后洗膜及其检测 | 第60页 |
·毛冠鹿细胞的传代培养 | 第60页 |
·中期染色体制片 | 第60-61页 |
·卫星DNA荧光探针标记 | 第61页 |
·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aztion(FISH) | 第61-62页 |
4.实验结果 | 第62-82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62-63页 |
·PCR扩增电泳结果 | 第63-64页 |
·所克隆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64-69页 |
·基因组DNA的酶切 | 第69-70页 |
·Southern blot探针的标记 | 第70-71页 |
·Southern杂交结果 | 第71-72页 |
·FISH结果 | 第72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7页 |
附录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