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超高产栽培途径的初步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-16页
     ·水稻超高产研究概况第9-11页
     ·关于水稻超高产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关于超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关于水稻(超)高产栽培的途径(思路)和模式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2章 水稻超高产群体产量形成及其源库特征第17-27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·试验概况第17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8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18-19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的产量形成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产量及其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群体颖花量第20-21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的叶面积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群体叶面积组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群体叶面积动态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群体光合势第23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的粒叶比第23-24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的茎蘖动态第24-25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25-27页
第3章 水稻超高产群体的物质生产特性第27-33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7页
   ·试验概况第27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27页
   ·测定项目第27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27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第27-30页
     ·主要生育期积累量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主要生育阶段积累动态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动态第29-30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干物质分配与运转第30页
   ·超高产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第30-31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31-33页
第4章 水稻超高产群体的氮肥吸收特性第33-3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33页
   ·试验概况第33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33页
   ·测定项目第33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33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·主要生育时期稻株含氮率第33-34页
   ·群体氮素吸收与积累动态第34-36页
   ·群体氮素当季利用率与绩效分析第36-37页
 3 小结于讨论第37-39页
第5章 结论与讨论第39-43页
 1 结论第39-42页
   ·优中超高产栽培途径第39-40页
   ·优中超高产栽培途径的技术指标第40-41页
   ·优中超高产栽培途径相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第41-42页
 2 讨论第42-43页
   ·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亩产栽培途径的设想第42页
   ·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中国扬琴音乐中对外国曲目的移植与改编
下一篇:一种流数据频繁模式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