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线信道中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多址接入方案 | 第13-14页 |
| ·直扩码分多址(DS-CDMA)系统 | 第14-16页 |
| ·直扩码分多址的优势 | 第14-15页 |
| ·DS-CDMA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| ·空时多用户检测简介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主要内容简介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无线信道及其传播特性 | 第19-29页 |
| ·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 | 第19-20页 |
| ·小尺度衰落和多径衰落 | 第20-25页 |
| ·小尺度多径传播 | 第20-22页 |
| ·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| 第22-25页 |
| ·阵列响应矢量 | 第25-26页 |
| ·空时信道模型 | 第26-28页 |
| ·多径上行链路空时信道模型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三章 自适应阵列天线和多用户检测 | 第29-47页 |
| ·引言 | 第29页 |
| ·自适应天线技术 | 第29-38页 |
| ·方向图函数 | 第30-31页 |
| ·最佳权向量 | 第31-33页 |
| ·最优权准则 | 第33页 |
| ·波束形成算法 | 第33-38页 |
| ·递归最小二乘(RLS)算法 | 第33-35页 |
| ·基于广义旁瓣相消器(GSC)结构的LMS | 第35-37页 |
| ·实验仿真与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盲多用户检测 | 第38-46页 |
| ·盲多用户检测器的信号模型 | 第38-40页 |
| ·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性能测度 | 第40-41页 |
| ·盲多用户检测的基本算法 | 第41-46页 |
| ·GSCLMS和RLS | 第41-42页 |
| ·Kalman滤波算法 | 第42-44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空时多用户检测 | 第47-66页 |
| ·引言 | 第47-48页 |
| ·高斯白噪声空时信道模型 | 第48-49页 |
| ·空时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接收机 | 第49-59页 |
| ·先波束形成后多用户检测 | 第50-53页 |
| ·先多用户检测后波束形成 | 第53-55页 |
| ·试验仿真及分析 | 第55-59页 |
| ·盲空时自适应多用户检测 | 第59-65页 |
| ·盲空时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 | 第60-61页 |
| 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5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五章 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盲空时多用户检测 | 第66-83页 |
| ·多径信道下空时信号模型 | 第66-67页 |
| ·数据选择方案 | 第67-71页 |
| ·基于GSCLMS算法的盲空时自适应多用户检测 | 第71-77页 |
| ·基于GSCLMS多径联合优化 | 第71-73页 |
| ·空时最大比率自适应合并 | 第73-74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74-77页 |
| ·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盲空时多用户检测 | 第77-82页 |
| ·基于Kalman算法的多径盲多用户检测 | 第77-80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80-82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82-83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·本文的工作总结 | 第83页 |
| ·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0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