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怪诞 | 第10-29页 |
第一节 怪诞的涵义及形态特征 | 第10-13页 |
一、怪诞的涵义 | 第10-12页 |
二、形态特征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怪诞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| 第13-29页 |
一、形象怪诞 | 第13-16页 |
二、情节怪诞 | 第16-29页 |
第二章 怪诞的流变及原因 | 第29-43页 |
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怪诞 | 第29-32页 |
一、《山海经》所代表的怪诞 | 第29-31页 |
二、春秋战国时期的怪诞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怪诞 | 第32-35页 |
一、《神异经》的怪诞 | 第32-33页 |
二、以谶纬法所造怪诞 | 第33-34页 |
三、鬼怪怪诞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怪诞的新创 | 第35-43页 |
一、怪诞的新变 | 第35-38页 |
二、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| 第38-43页 |
第三章 怪诞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| 第43-56页 |
第一节 怪诞的蕴含及功用 | 第43-47页 |
一、怪诞的蕴含 | 第43-45页 |
二、功用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审美价值 | 第47-51页 |
一、奇谲诡异,使人耳目一新 | 第48-49页 |
二、震撼身心,使人印象深刻 | 第49页 |
三、造成混融的复杂感受 | 第49-50页 |
四、引发人内心的快感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| 第51-56页 |
一、形象塑造上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二、情节创作上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三、审美感受上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总结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