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s | 第5-11页 |
1 课题研究的内容、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2-14页 |
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、发展趋势 | 第14-20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GIS应用新趋势 | 第17-18页 |
·GIS软件开发模式 | 第18-20页 |
·独立开发 | 第18页 |
·宿主型二次开发 | 第18页 |
·基于 GIS组件的二次开发 | 第18页 |
·三种实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| 第18-20页 |
3 研究区概况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块设计的关键技术 | 第20-38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页 |
·地理学相关知识 | 第20-26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| 第20-21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| 第22页 |
·费用支出法(EXPENDITURE METHOD) | 第22页 |
·市场价值法(THEMARKET METHOD) | 第22-23页 |
·恢复和防护费用法 | 第23页 |
·影子工程法 | 第23页 |
·人力资本法 | 第23页 |
·机会成本法 | 第23页 |
·旅行费用法(TRAVEL COST METHOD,TCM) | 第23页 |
·享乐价格法 | 第23-24页 |
·条件价值法(CVM) | 第24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| 第24-26页 |
·自然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土壤保持价值量计算方法 | 第25页 |
·涵养水源价值量计算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固碳释氧价值计算方法 | 第26页 |
·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污染价值计算方法 | 第26页 |
·GIS相关技术 | 第26-29页 |
·数字化技术 | 第26-27页 |
·空间插值 | 第27-28页 |
·叠加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 | 第29-38页 |
·数据库连接技术 | 第29-33页 |
·DAO数据库开发技术 | 第30页 |
·RDO数据库开发技术 | 第30-31页 |
·ADO数据库开发技术 | 第31-32页 |
·ODBC数据库开发技术 | 第32页 |
·ADO和 RDO、DAO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·构件与组件技术 | 第33-34页 |
·构件(COMPONENT)技术 | 第33-34页 |
·组件技术 | 第34页 |
·组件与构件区别 | 第34页 |
·软件体系结构 | 第34-36页 |
·VB与三层体系结构 | 第35-36页 |
·对象及地理学中的对象 | 第36-38页 |
·面向对象技术的概念 | 第36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的对象 | 第36-38页 |
4 构件开发平台 | 第38-45页 |
·硬件运行环境 | 第38页 |
·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构件开发平台 | 第38-39页 |
·构件应用平台 | 第39-40页 |
·开发技术体系结构 | 第40-45页 |
·开发环境 | 第40-41页 |
·可复用构件技术 | 第41-42页 |
·构件的获取和组装 | 第42页 |
·MAPOBJECTS技术 | 第42-45页 |
·MAPOBJECTS的结构 | 第43页 |
·MAPOBJECTS的对象 | 第43页 |
·MAPOBJECTS的特点 | 第43-45页 |
5 模块分析与设计 | 第45-75页 |
·需求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需求概述 | 第45页 |
·功能性需求 | 第45-48页 |
·构件的功能划分 | 第45-46页 |
·模块功能划分 | 第46-47页 |
·实现系统功能划分 | 第47-48页 |
·非功能性需求 | 第48页 |
·模块总体设计 | 第48-50页 |
·模块功能框架 | 第48-49页 |
·模块数据组织 | 第49-50页 |
·模块支持的数据逻辑组织 | 第49-50页 |
·模块支持的主要数据类型 | 第50页 |
·构件及系统详细设计 | 第50-58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数据库详细设计 | 第50-57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信息内容及编码原则 | 第50-51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信息编码方案 | 第51-52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的数据组织 | 第52-56页 |
·数据安全设计 | 第56-57页 |
·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件开发应用界面详细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库中关键技术的实现 | 第58-73页 |
·数据库连接技术 | 第58-60页 |
·空间数据打开关闭 | 第60-63页 |
·空间数据渲染技术 | 第63-67页 |
·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 | 第67-70页 |
·数据查询 | 第70-72页 |
·数据备份 | 第72-73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中关键技术的实现 | 第73-75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类设计 | 第73页 |
·NPP价值量计算 | 第73-75页 |
·林地 NPP物质量计算 | 第73-74页 |
·牧草地 NPP物质量计算 | 第74页 |
·园地 NPP物质量计算 | 第74页 |
·耕地 NPP物质量计算 | 第74-75页 |
·NPP价值计算 | 第75页 |
·固碳释氧价值计算 | 第75页 |
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模块验证 | 第75-80页 |
·NPP价值量 | 第75-77页 |
·土壤保持价值量 | 第77页 |
·涵养水源价值量 | 第77-78页 |
·固碳释氧价值量 | 第78-79页 |
·净化环境污染价值 | 第79-80页 |
7 结论 | 第80-82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80页 |
·改进之处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