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水系统模型在城市雨水水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5页 |
·概述 | 第15-17页 |
·排水系统模型 | 第15-16页 |
·城市雨水水量管理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35页 |
·排水系统模型的研发 | 第17-19页 |
·城市雨水水量管理的现状 | 第19-30页 |
·排水系统模型的应用 | 第30-35页 |
第2章 课题研究背景、内容和方法 | 第35-3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35-37页 |
·上海市雨水水量问题 | 第35页 |
·应用排水系统模型解决上海市雨水水量问题 | 第35-36页 |
·排水系统模型的应用难点 | 第36-37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城市排水系统模型构成及原理 | 第39-65页 |
·排水系统模型构成 | 第39-40页 |
·旱流污水模块 | 第40-43页 |
·降雨-径流模型 | 第43-59页 |
·物理模型、经验模型与概念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集总式模型与分布式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集水区的离散化 | 第45-46页 |
·产流模型 | 第46-53页 |
·汇流模型 | 第53-59页 |
·管道水力学模型 | 第59页 |
·辅助设施 | 第59页 |
·储量补偿 | 第59-62页 |
·InfoWorks CS排水模型 | 第62-63页 |
·模型应用流程 | 第63-65页 |
第4章 城市降雨—径流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| 第65-86页 |
·概述 | 第65-66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66-67页 |
·小区特点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地点 | 第67页 |
·小区雨水系统模型的建立与率定 | 第67-72页 |
·基础管网数据 | 第67-68页 |
·模型主要参数 | 第68-69页 |
·模型边界条件 | 第69页 |
·流量测量结果 | 第69-71页 |
·模型的率定 | 第71-72页 |
·主要降雨-径流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 | 第72-75页 |
·模型参数的灵敏性分析 | 第75-78页 |
·BMPs水量控制效果的模型评价 | 第78-81页 |
·降雨-径流模型参数特点 | 第78-79页 |
·景观水池的效果评价 | 第79页 |
·BMPs总体效果评价 | 第79-81页 |
·排水系统简化模型的应用 | 第81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5章 调蓄池提高已建系统排水能力的模型分析 | 第86-105页 |
·滞留调蓄池体积计算方法概述 | 第86-89页 |
·降雨数据 | 第86-87页 |
·体积计算方法 | 第87-89页 |
·研究区域及方法 | 第89-91页 |
·真如系统概况 | 第89页 |
·模型范围 | 第89-9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0-91页 |
·模型基本设置 | 第91-94页 |
·降雨-径流模型 | 第91页 |
·用地类型划分 | 第91页 |
·入流及沉积 | 第91-93页 |
·储量补偿 | 第93页 |
·泵站运行控制 | 第93-94页 |
·模型率定与验证 | 第94-97页 |
·降雨事件 | 第94-95页 |
·模型率定与验证 | 第95-97页 |
·调蓄池体积计算 | 第97-102页 |
·设计暴雨 | 第97页 |
·调蓄池的设置 | 第97-98页 |
·水力计算 | 第98-102页 |
·成本对比分析 | 第102-10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6章 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的模型评估 | 第105-117页 |
·长期模拟的意义 | 第105-106页 |
·世博园区初期雨水调蓄池规划方案 | 第106-107页 |
·模型设置 | 第107-108页 |
·降雨数据的选取 | 第108-110页 |
·模拟结果 | 第110-112页 |
·水量控制效果评价 | 第112-113页 |
·污染负荷控制效果评价 | 第113-116页 |
·初期效应分析方法 | 第113-114页 |
·分流制系统雨天出流的初期效应 | 第114-115页 |
·调蓄池污染物去除率 | 第115-11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第7章 上海市合流一期工程水量特性的模型研究 | 第117-146页 |
·概况 | 第117-119页 |
·合流一期总管模型 | 第119-122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119-120页 |
·模型校核 | 第120-122页 |
·合流一期雨天流入水量的模型评估 | 第122-129页 |
·单个系统水量构成的模型评估 | 第123-128页 |
·合流一期截流总管流入水量评估 | 第128-129页 |
·合流一期雨天溢流的限制因素分析 | 第129-134页 |
·合流一期总管台风暴雨模拟结果 | 第130页 |
·合流一期总管局部短时暴雨模拟结果 | 第130-131页 |
·发生溢流的实际限制因素 | 第131-134页 |
·合流一期系统溢流频率特性及其原因 | 第134-144页 |
·苏州河沿岸合流制系统水量特性 | 第135-137页 |
·原因分析 | 第137-142页 |
·苏州河沿岸合流制系统污染特性 | 第142-1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4-146页 |
第8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46-1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8-155页 |
致谢 | 第155-156页 |
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