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混合主体共犯理论概述 | 第12-31页 |
第一节 共同犯罪定罪原理 | 第12-16页 |
一、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立法基础 | 第12-14页 |
二、共同犯罪的基本构成 | 第14-15页 |
三、共同犯罪刑事责任根据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身份犯理论概述 | 第16-22页 |
一、身份犯的立法根据 | 第16-18页 |
二、身份犯的概念、分类和特征 | 第18-21页 |
三、身份对共同犯罪定罪量刑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混合主体共犯定罪关系之辨证 | 第22-31页 |
一、混合主体共犯的概念和种类 | 第22-24页 |
二、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之定罪 | 第24-29页 |
三、有身份者之间共同犯罪之定罪 | 第29页 |
四、我国混合主体共犯的立法模式及评析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混合主体共犯定罪问题 | 第31-50页 |
第一节 混合主体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的定性 | 第31-34页 |
一、内外勾结型共同侵占单位财物的定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内内勾结型共同侵占单位财物的定性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混合主体共同实施金融诈骗行为的定性 | 第34-38页 |
一、一般主体成立金融诈骗罪、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成立他罪的情形 | 第34-35页 |
二、成立金融诈骗罪或他罪共犯的情形 | 第35-38页 |
第三节 混合主体共同受贿行为的定性 | 第38-45页 |
一、混合主体成立受贿共犯的理论依据 | 第38-40页 |
二、混合主体成立受贿共犯的表现形式 | 第40-42页 |
三、混合主体受贿故意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四、认定混合主体共同受贿应当注意的问题 | 第43-45页 |
第四节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行为的定性 | 第45-50页 |
一、特殊主体的共同贪污行为的界定 | 第46页 |
二、不同身份者共同贪污行为的界定 | 第46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后记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