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

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框架之探讨

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8页
1 引言第8-13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-10页
   ·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·研究框架第12-13页
2 中国偿付能力评估框架的历史沿革第13-19页
   ·中国第一部提出偿付能力要求的规章第13-14页
   ·当前中国的偿付能力评估框架第14-18页
     ·核心支柱的确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完整框架的搭建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引入第17-18页
   ·对当前偿付能力评估框架的评价第18-19页
3 偿付能力评估模型的结构性比较第19-31页
   ·偿付能力评估模型概述第19-25页
     ·美国:风险基础资本(RBC)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英国:加强的资本要求和个别资本充足标准框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瑞士:偿付能力测试计划第24-25页
   ·结构性比较第25-30页
     ·涵盖的风险类别比较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评估基础比较第27-29页
     ·资本要求的计算方法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·比较结果分析第30-31页
4 新框架的设计概要第31-40页
   ·新框架的设计目标第31页
   ·新框架的设计构想第31-35页
     ·支柱Ⅰ:定量评估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支柱Ⅱ:定性要求第34页
     ·支柱Ⅲ:市场纪律第34-35页
   ·新框架下保险行业偿付能力变化的实证研究第35-40页
     ·瑞士保险行业新旧框架下偿付能力变化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分析第39-40页
5 新框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影响预估第40-52页
   ·承保风险对产品及价格的影响第41-45页
     ·索赔波动性较大的产品第41-43页
     ·长期性和具有保证和选择权的产品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保险公司的对策第44-45页
   ·投资风险对投资回报及价格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对人寿保险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对非人寿保险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·新框架对风险转移工具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再保险——减少核保风险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套期——消除投资风险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证券化——转移巨灾风险第49-50页
   ·对准备金产生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·对保险公司前景的影响第50-52页
6 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第52-54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·后续研究建议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57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VG的实时数据WEB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标准建模语言在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