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9页 |
·课题的目的与依据 | 第9-11页 |
·痔疮发病原因 | 第9页 |
·痔疮发病率 | 第9页 |
·痔疮临床用药情况 | 第9-11页 |
·栓剂简介 | 第11-15页 |
·栓剂的分类 | 第11页 |
·栓剂的作用特点 | 第11-12页 |
·栓剂的吸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2-14页 |
·栓剂与其它剂型的比较 | 第14页 |
·选用栓剂的原因 | 第14-15页 |
·药物概述 | 第15-18页 |
·盐酸利多卡因 | 第15-16页 |
·醋酸泼尼松 | 第16-17页 |
·维生素E | 第17页 |
·KV | 第17-18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处方工艺研究 | 第19-32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9页 |
·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| 第19-30页 |
·基质的筛选 | 第19-22页 |
·基质用量的确定 | 第22-23页 |
·工艺过程 | 第23-26页 |
·过程参数监控 | 第26-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结果 | 第30页 |
·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药物含量测定 | 第32-52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3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·盐酸利多卡因与醋酸泼尼松的含量测定 | 第32-39页 |
·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4页 |
·盐酸利多卡因与醋酸泼尼松的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| 第34-39页 |
·维生素E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| 第39-44页 |
·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41页 |
·维生素E含量测定方法学 | 第41-44页 |
·KV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| 第44-49页 |
·溶剂的选择 | 第45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45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·KV含量测定方法学 | 第46-4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·结果 | 第49-50页 |
·讨论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有关物质检查 | 第52-63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5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2页 |
·盐酸利多卡因、醋酸泼尼松有关物质检查 | 第52-57页 |
·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52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53页 |
·盐酸利多卡因、醋酸泼尼松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的建立 | 第53-57页 |
·KV有关物质检查 | 第57-61页 |
·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57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57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·KV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 | 第58-61页 |
·维生素E有关物质检查 | 第6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3页 |
·结果 | 第61-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复方栓剂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 | 第63-72页 |
·仪器与材料 | 第6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6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3-66页 |
·重量差异考察 | 第63-64页 |
·融变时限考察 | 第64-65页 |
·熔点 | 第65-66页 |
·软化点考察 | 第66页 |
·pH值 | 第66页 |
·稳定性考察 | 第66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66-71页 |
·理化性质考察结果 | 第66-67页 |
·稳定性考察结果 | 第67-7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2页 |
·结果 | 第71页 |
·讨论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页 |
·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