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隧道工程论文--隧道结构理论论文

模筑钢筋混凝土支护与软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支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·支护理论的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支护技术的发展第13-15页
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-18页
第2章 软岩地下工程的特征及支护原则第18-39页
   ·软岩的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·软岩的分类第19-24页
     ·按岩体内在特性分类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按岩体变形机理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按软岩软化程度分类第22-24页
   ·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基本力学属性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第25-26页
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第26-30页
  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变形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第27-30页
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变形力学机制及支护原则第30-33页
  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变形力学机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软岩地下工程的支护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·软岩的岩体强度第33-39页
     ·岩体力学常用屈服准则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岩体的粘聚力和摩擦角第35页
     ·岩体参数分析第35-39页
第3章 模筑钢筋混凝土支护与软弱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第39-53页
   ·概述第39-40页
   ·轴对称条件下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弹塑性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·轴对称条件下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·轴对称条件下围岩位移的弹塑性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·围岩参数和支护阻力对围岩塑性区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围岩参数对塑性区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支护阻力对塑性区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·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第46-52页
     ·最小围岩压力的计算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支护的支护刚度及支护阻力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收敛约束曲线第49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4章 支护的实验研究第53-72页
   ·实验的基本原理第53-59页
     ·相似条件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第55-59页
   ·相似实验的目的及过程第59-66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第59页
     ·实验内容第59页
     ·实验过程第59-66页
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5章 模筑钢筋混凝土支护在软岩支护中的失稳研究第72-92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72页
   ·模型及其参数第72-75页
   ·支护与围岩不同的接触关系对支护体的影响第75-86页
     ·模筑钢筋混凝土支护与围岩任意点接触对支护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空顶对支护体的影响第76-78页
     ·肩部不同接触状态对支护体的影响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帮部不同接触状态对支护体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支护与围岩不同接触关系对围岩自承能力的影响第81-83页
     ·不同支护围岩接触关系下支护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第83-86页
   ·预留变形量和支护体施做时间的影响第86-89页
   ·底臌的影响第89-91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91-92页
第6章 模筑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模拟第92-108页
   ·施工过程说明第92-93页
   ·计算内容第93-96页
   ·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6-108页
     ·支护体厚度的影响第96-98页
     ·不同弹性模量的充填层的支护效果分析第98-103页
     ·不同充填层厚度的支护效果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不同地质条件对充填层的要求第106-108页
结论第108-111页
 1.研究结论第108-110页
 2.研究的不足与建议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温度制度对硼硅酸盐泡沫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
下一篇:可加工LaPO4/Al2O3陶瓷制备和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