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28页 |
·正离子聚合发展概况 | 第9-10页 |
·丁基橡胶 | 第10-20页 |
·丁基橡胶的特性及用途 | 第10-11页 |
·丁基橡胶的发展历史 | 第11-12页 |
·丁基橡胶的反应机理 | 第12-13页 |
·丁基橡胶的制备技术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丁基橡胶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丁基橡胶的发展方向 | 第17-20页 |
·星形支化聚合物的发展 | 第20-25页 |
·负离子聚合星形支化聚合物的概况 | 第21-23页 |
·正离子聚合星形支化聚合物的概况 | 第23-2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4页 |
·实验用试剂和原料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及测试方法 | 第30-34页 |
·合成部分 | 第30-31页 |
·大分子引发剂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(St-VDC)共聚物的合成 | 第30页 |
·星形支化丁基聚合物的合成 | 第30-31页 |
·测试部分 | 第31-34页 |
·聚合物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凝胶含量的测定 | 第32页 |
·热重分析仪TG测试 | 第32页 |
·丁基聚合产物不饱和度的测试 | 第32页 |
·红外光谱测试 | 第32-33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测试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62页 |
·大分子引发剂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(St-VDC)共聚物的合成 | 第34-38页 |
·引发剂BPO用量对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聚合时间对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苯乙烯-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页 |
·大分子引发剂ST-VDC引发制备丁基橡胶 | 第38-41页 |
·大分子引发剂St-VDC的加入浓度对丁基橡胶合成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IP的加入量对丁基橡胶合成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页 |
·DVB做为支化剂制备星形支化丁基聚合物 | 第41-52页 |
·DVB做为支化剂制备星形支化聚异丁烯 | 第41-47页 |
·支化剂DVB加入顺序对聚异丁烯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支化剂DVB的浓度对星形支化聚异丁烯合成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支化剂DVB的加入对星形支化聚异丁烯不饱和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星形支化聚异丁烯的热稳定性测试 | 第46-47页 |
·DVB做为支化剂制备星形支化丁基橡胶 | 第47-51页 |
·支化剂的浓度对星形支化丁基橡胶合成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星形支化丁基橡胶的不饱和度测试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·加入大分子引发剂St-VDC对星形支化丁基橡胶合成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·加入大分子引发剂St-VDC后改变支化剂DVB的浓度对合成星形支化丁基橡胶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·加入大分子引发剂St-VDC后对聚合产物不饱和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星形支化丁基橡胶的热稳定性测试 | 第56-57页 |
·小结 | 第57页 |
·星形支化丁基聚合物的计算 | 第57-59页 |
·星形支化聚异丁烯合成的反应机理 | 第59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-69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