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7页 |
第一章 埃德加·斯诺其人 | 第17-21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的童年 | 第17页 |
·家庭环境 | 第17页 |
·早期旅行经历 | 第17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的文化熏陶 | 第17-18页 |
·《悲惨世界》的启发 | 第17-18页 |
·在密苏里大学读新闻专业 | 第18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的中国之行 | 第18-21页 |
·建国前斯诺的访华活动 | 第18-19页 |
·建国后斯诺的访华活动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建国前埃德加·斯诺在华新闻活动 | 第21-29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在华新闻活动区域 | 第21-24页 |
·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| 第21-22页 |
·国民党统治区域 | 第22-23页 |
·抗日战场 | 第23-24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在华新闻活动内容 | 第24-29页 |
·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| 第24-25页 |
·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战,破坏统一战线 | 第25-26页 |
·客观报道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 | 第26-27页 |
·客观报道中国军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 | 第27页 |
·客观报道当时中国劳苦大众的凄惨生活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建国后埃德加·斯诺在华新闻活动 | 第29-37页 |
·埃德加·斯诺首次对新中国的访问 | 第29-32页 |
·坚持用事实说话是斯诺此次访华的宗旨 | 第29-30页 |
·斯诺在新中国的见闻与报道 | 第30页 |
·斯诺与中共领导人的谈话 | 第30-31页 |
·初访新中国的著作成果——《大河彼岸》(又名《今日的红色中国》) | 第31-32页 |
·第二次访华 | 第32-34页 |
·斯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谈话 | 第32-33页 |
·影片资料《人类的四分之一》的制作和发行 | 第33-34页 |
·第三次访华 | 第34-37页 |
·不同寻常的接待 | 第34-35页 |
·与毛泽东的长谈 | 第35页 |
·斯诺与毛泽东的交谈及相关报道对美国政要及中美关系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尼克松的访华与斯诺的辞世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埃德加·斯诺成为中美关系“搭桥人”原因探析 | 第37-41页 |
·国内外广泛的知名度 | 第37-38页 |
·抗战时期 | 第37页 |
·冷战时期 | 第37-38页 |
·取得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| 第38页 |
·抗战时期 | 第38页 |
·新中国成立后 | 第38页 |
·通晓中国的“中国通” | 第38-39页 |
·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 | 第38-39页 |
·新中国成立之后 | 第39页 |
·冷战时期 | 第39页 |
·独立的外国记者身份 | 第39-41页 |
·抗战时期 | 第39-40页 |
·新中国成立后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埃德加·斯诺的相关著作介绍 | 第41-47页 |
·轰动全球的《西行漫记》 | 第41-44页 |
·《西行漫记》研究的对象 | 第41页 |
·对中共领导人的描述 | 第41页 |
·运用的文学创作手法 | 第41-42页 |
·《西行漫记》所取得的成就与地位 | 第42-44页 |
·其他著作 | 第44-47页 |
第六章 埃德加·斯诺对当今媒体人的启发 | 第47-51页 |
·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| 第47-48页 |
·尊重客观事实,维护新闻真实性 | 第48-49页 |
·不怕困难,追求真理的冒险精神 | 第49页 |
·知识渊博,写作功底深厚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55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