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其出芽机制的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37页
 1 VLP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第16-19页
   ·VLP在病毒形态发生学方面的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·VLP在病毒组装和复制过程中的研究第17页
   ·VLP在囊膜病毒出芽过程中的研究第17-19页
 2 病毒样颗粒在预防医学和疫苗开发中的应用第19-29页
   ·VLP在HIV的研究与应用第20-23页
   ·VLP在HPV的研究与应用第23-25页
   ·VLP在HCV的研究与应用第25-27页
   ·VLP在HEV的研究与应用第27-28页
   ·在其他病毒性疫苗研制中的作用第28-29页
 3 耦联VLP疫苗第29-31页
 4 VLP在分子载体中的研究应用第31-32页
 5 VLP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第32-34页
   ·在抗原检测中的应用第32页
   ·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第32-34页
 6 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4-35页
 7 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5-37页
第二章 新城疫病毒样颗粒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出芽第37-6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9-48页
     ·质粒与菌株第39页
     ·酶与标记物第39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用试剂第39页
     ·仪器设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引物第40页
     ·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0页
     ·M、NP、F和HN基因的克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纯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第44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第44页
     ·抗NDV M和NP蛋白阳性血清的制备第44-46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检测M、NP蛋白的表达第46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检测M、NP、F和HN蛋白的共表达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第47-48页
   ·结果第48-58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49页
     ·pCAGG-M与pCAGG-NP、pCAGG-F、pCAGG-HN组合共转染HeLa细胞第49-52页
     ·pCAGG-M与pCAGG-NP、pCAGG-F、pCAGG-HN组合共转染Vero细胞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原核表达NDV的M蛋白和NP蛋白第53-54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检测M和NP蛋白在HeLa细胞上的表达第54-55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检测M、NP、F和HN蛋白在HeLa细胞上的共表达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结果第56-58页
   ·讨论第58-63页
第三章 新城疫病毒样颗粒在昆虫细胞内的出芽第63-94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64-72页
     ·质粒与菌株第64页
     ·酶与标记物第64页
     ·扩增引物第64页
     ·突变引物第64-65页
     ·F和NP基因的点突变过程第65-66页
     ·M和HN基因的扩增第66页
     ·M、NP、F和HN全长基因的亚克隆第66页
     ·pAcAB4-F、pAcAB4-F-NP-M和pAcAB4-F-NP-M-HN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第66-67页
     ·pAcAB4-NP、pAcAB4-NP-M和pAcAB4-NP-M-HN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第67页
     ·pAcAB4-M和pAcAB4-HN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转染用质粒的纯化第68页
     ·Sf9昆虫细胞的复苏第68页
     ·转染昆虫细胞第68-69页
     ·重组杆状病毒的PCR鉴定第69页
     ·蚀斑纯化重组杆状病毒第69页
     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69-70页
     ·M,NP,F和HN蛋白的共表达第70页
     ·M,NP,F和HN蛋白的单独表达第70页
     ·细胞超薄切片样品制作和观察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观察VLP结构第71-72页
   ·结果第72-91页
     ·F和NP基因的点突变第72-76页
     ·M和HN基因的克隆第76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过程第76-80页
     ·蚀斑纯化重组杆状病毒的PCR鉴定第80-81页
     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第81-82页
     ·M,NP,F和HN蛋白在昆虫细胞内的共表达第82页
     ·M,NP,F和HN蛋白在昆虫细胞内的单独表达第82-84页
     ·细胞超薄切片第84-89页
     ·负染电镜结果第89-91页
   ·讨论第91-94页
第四章 结论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9页
附录第109-115页
致谢第115-116页
简历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
下一篇: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14号染色体的连锁分析及与APOB基因、KLK1基因的关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