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42页 |
·青贮玉米的重要地位 | 第13-21页 |
·饲料玉米的分类与评价 | 第14-15页 |
·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 | 第15-17页 |
·青贮玉米饲用价值 | 第17-20页 |
·青贮玉米的经济生态效益 | 第20-21页 |
·青贮玉米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21-38页 |
·国外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国内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| 第23-29页 |
·青贮玉米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育种目标研究 | 第29-32页 |
·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| 第32-38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38-42页 |
·热量限制型两熟区发展双季青贮玉米的生产意义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9-4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40-42页 |
第二章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 | 第42-4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42-43页 |
·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43页 |
·物质、能量生产与气候因素资源效率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生育进程与其它模式的比较 | 第44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周年干物质生产效率、能量及其季节分配比较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的光能资源分配与利用 | 第46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有效积温分配与温度生产效率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| 第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双季青贮玉米资源配置与物质生产效率 | 第49-5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50-51页 |
·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不同播期配置产量比较 | 第51-52页 |
·不同播期配置光温水资源分配 | 第52-54页 |
·不同播期配置光温水资源生产效率 | 第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双季模式品种季节反应及资源效应研究 | 第56-6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7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57页 |
·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5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5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生育过程中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特点 | 第57-58页 |
·不同生长季节的品种青体产量与物质生产比较 | 第58-59页 |
·不同品种两季节的反应与类型 | 第59-60页 |
·不同季节反应类型品种生长速率差异 | 第60-61页 |
·不同季节反应类型品种的光温资源效率 | 第61-63页 |
·品种不同季节反应类型的光温资源效率类型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物质生产与光温效率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双季青贮玉米栽培措施的物质生产效应 | 第66-7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66-67页 |
·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6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1页 |
·地膜覆盖效应 | 第67-68页 |
·密植效应 | 第68-69页 |
·穴播效应 | 第69-70页 |
·垄作效应 | 第70-71页 |
·种子处理效应 | 第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积累及光合性能动态特征 | 第72-8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2-73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72页 |
·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72-7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3-83页 |
·不同种植模式的物质积累及其光合性能分析 | 第73-76页 |
·不同品种的物质积累及其光合性能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不同栽培措施的物质积累与光合性能变化特征 | 第80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七章 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分析 | 第84-11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5-88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85页 |
·供试品种 | 第85页 |
·主要营养品质测定 | 第85-87页 |
·主要计算项目与方法 | 第87-8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8-111页 |
·青贮玉米品质分析的干燥和测定方法比较与选择 | 第88-89页 |
·不同品种干物重及其器官分配 | 第89-90页 |
·品种不同器官主要营养含量及其分组 | 第90-95页 |
·单株主要营养及其器官比例 | 第95-101页 |
·不同品种营养与能量产量比较 | 第101-107页 |
·不同品种粗饲料品质评定 | 第107-109页 |
·产奶量评价 | 第109-111页 |
·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八章 双季青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与栽培技术营养研究 | 第112-12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12-113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112页 |
·材料处理 | 第112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112-113页 |
·主要项目计算方法 | 第11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13-121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| 第113-114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主要营养 | 第114-116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主要能量与饲料价值产量 | 第116-117页 |
·地膜对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| 第117-119页 |
·密度对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·穴播青贮玉米营养与饲料价值影响 | 第120-121页 |
·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122-139页 |
·关于双季青贮玉米模式 | 第122-123页 |
·华北两熟区种植模式的发展与双季青贮玉米模式 | 第122-123页 |
·双季玉米模式为华北两熟区多元化发展提供重要技术途径 | 第123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的资源配置 | 第123-126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品种选择 | 第126-128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栽培措施效应 | 第128-134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积累即光合性能动态 | 第134-135页 |
·关于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 | 第135-138页 |
·双季青贮玉米模式技术体系 | 第138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50页 |
致谢 | 第150-1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