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5页 |
前言 | 第15-17页 |
第1章 文献研究 | 第17-21页 |
·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伏邪说 | 第17页 |
·杂气说 | 第17-18页 |
·湿热疫毒说 | 第18页 |
·正虚学说 | 第18-19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现状及中医分型标准的演变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研究 | 第21-29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21-26页 |
·无症状疾病——中医辨证的困境 | 第21-22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隐证型概念的提出 | 第22-24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隐证型诊断标准的确立 | 第24-25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分布 | 第25页 |
·研究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研究概述 | 第26-27页 |
·病因病机 | 第26页 |
·治法治则 | 第26-27页 |
·证候演变 | 第27页 |
·当前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| 第29-57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29-34页 |
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9页 |
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29-31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隐证型诊断标准 | 第31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31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31-32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32-33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 | 第34-54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| 第34-50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特点 | 第50-53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讨论 | 第54-57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类型分布 | 第54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| 第54-55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 | 第55-56页 |
·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证候相关因素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隐证机制研究 | 第57-79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隐匿与正气应答 | 第57-59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正邪因素分析 | 第59-64页 |
·HBV的清除及免疫损伤机制 | 第59-60页 |
·正气不足是HBV感染慢性化的内在因素 | 第60-61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波动是正邪双方斗争的结果 | 第61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抗HBV治疗中的正气主导作用 | 第61-63页 |
·抗HBV治疗策略——从“祛邪”到“扶正祛邪”的转变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中医正邪理论的慢性乙型肝炎正气应答假说 | 第64-65页 |
·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正气应答状态对证候表现影响的临床研究 | 第65-79页 |
·结果 | 第65-73页 |
·讨论 | 第73-79页 |
全文小结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附图 | 第91-97页 |
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