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0-26页 |
| ·杆状病毒 | 第10-14页 |
| ·分类 | 第10页 |
| ·形态结构 | 第10-11页 |
| ·生活史 | 第11页 |
| ·基因组序列 | 第11-12页 |
| ·基因组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昆虫杆状病毒的意义及展望 | 第14页 |
| ·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发展简史 | 第14-15页 |
| ·BMNPV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5-16页 |
| ·BMNPV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16-19页 |
| ·BmNPV基因组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BmNPV ORF与其它杆状病毒的比较 | 第17-19页 |
| ·同源性 | 第17页 |
| ·多样性 | 第17页 |
| ·AcMNPV基因组中不存在的BmNPV ORF | 第17-18页 |
| ·与BmNPV基因组没有同源性的AcMNPV ORF | 第18页 |
| ·BmNPV缺少的其它杆状病毒的ORF | 第18-19页 |
| ·BMNPV若干功能基因的研究 | 第19-25页 |
| ·复制、调控有关基因 | 第19-21页 |
| ·解旋酶基因(p143基因) | 第19页 |
| ·抗细胞凋亡基因(p35基因) | 第19-20页 |
| ·p10基因 | 第20页 |
| ·蛋白激酶基因 | 第20页 |
| ·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(ptp基因) | 第20-21页 |
| ·晚期表达因子(lefs) | 第21页 |
| ·结构蛋白基因 | 第21-23页 |
| ·gp64基因 | 第21-22页 |
| ·核衣壳蛋白基因vp39 | 第22页 |
| ·ORF68基因 | 第22-23页 |
| ·复制非必需基因 | 第23-24页 |
| ·egt基因 | 第23页 |
| ·几丁质酶 | 第23页 |
| 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 | 第23-24页 |
| ·半胱氨酸蛋白酶(CP) | 第24页 |
| ·同源重复区(hr)序列 | 第24-25页 |
| ·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| 第25页 |
| ·BMNPV分子生物学研究展望 | 第25-26页 |
| 2 引言 | 第26-27页 |
| 3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40页 |
| 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7-28页 |
| ·BmNPV ORF75基因的克隆的技术路线 | 第27页 |
| ·BmNPV ORF75基因的表达的技术路线 | 第27-28页 |
| ·材料 | 第28-31页 |
| ·病毒 | 第28页 |
| ·供试菌种、载体和质粒 | 第28页 |
| ·工具酶及相关试剂 | 第28页 |
| ·供试试剂盒 | 第28页 |
| ·缓冲溶液 | 第28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8-29页 |
| ·SDS—PAGE电泳 | 第29-30页 |
| ·SDS—PAGE电泳液的配制 | 第29-30页 |
| ·SDS—PAGE电泳凝胶的灌制 | 第30页 |
| ·Western blotting所用溶液 | 第30-31页 |
| ·其它溶液 | 第31页 |
| ·方法 | 第31-40页 |
| ·病毒的增殖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31-32页 |
| ·PCR引物的设计 | 第32页 |
| ·PCR扩增反应 | 第32-33页 |
| ·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| 第33页 |
| ·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| 第33页 |
| ·PCR产物与pMD18-T vector连接 | 第33页 |
| ·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CaCl_2法) | 第33-34页 |
| ·重组克隆质粒DNA的转化 | 第34页 |
| ·阳性克隆的筛选(蓝白斑筛选) | 第34页 |
| ·重组克隆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| ·重组克隆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| 第35页 |
| ·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35-38页 |
| ·重组克隆质粒与表达质粒的双酶切 | 第35-36页 |
| ·目的片段和表达载体质粒的回收纯化 | 第36页 |
| ·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CaCl_2法) | 第36页 |
| ·连接产物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 | 第36-37页 |
| ·pGEX/Bm75重组质粒的抽提 | 第37页 |
| ·pGEX/Bm75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| 第37页 |
| ·DE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CaCl_2法) | 第37-38页 |
| ·重组表达质粒DNA的转化 | 第38页 |
| ·GST融合蛋白的表达 | 第38页 |
| ·SDS-PAGE电泳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分析 | 第39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4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8页 |
| ·BMNPV ORF75基因的扩增 | 第40页 |
| ·重组克隆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| 第40-41页 |
| ·PGEX/BM75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| 第41页 |
| ·表达产物的SDS-PAGE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BMNPV ORF7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5 结论与讨论 | 第48-50页 |
| ·结论 | 第48页 |
| ·讨论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6页 |
| ARSTRACT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