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国内外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进展 | 第8-13页 |
·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概况 | 第8-9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8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8-9页 |
·蝗虫触角感受器的分类 | 第9-10页 |
·形态分类 | 第9-10页 |
·功能分类 | 第10页 |
·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分类 | 第10页 |
·蝗虫触角感受器的分布 | 第10-11页 |
·扫描电镜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·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样品制作 | 第15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5 属8 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、数量及分布规律 | 第16-43页 |
·8种蝗虫的触角感受器类型 | 第16-17页 |
·毛形感受器(Trichoid sensilla, tr) | 第16页 |
·刺形感受器(Chaetic sensilla, ch) | 第16页 |
·锥形感受器(Basiconic sensilla, ba) | 第16页 |
·腔锥形感受器(Coeloconic sensilla, co) | 第16页 |
·腔形感受器(Cavity sensilla, ca) | 第16页 |
·Bohm 氏鬃毛(Bohm bristles, br) | 第16页 |
·芽孢形感受器(Sporangium sensilla, sp) | 第16-17页 |
·8种蝗虫不同种间触角感受器类型、数量及分布规律 | 第17-28页 |
·中华蚱蜢(Acrida. cinerca Thunberg) | 第17-18页 |
·大绿洲蝗(Chrysochraon. dispar major Uv.) | 第18-20页 |
·黄股直背蝗(Euthystria. lueifemora Zhang, Zheng et Ren) | 第20-21页 |
·狭隔鸣蝗(Monglotettix. angustiseptus Wan, Ren et Zhang) | 第21-23页 |
·长白山金色蝗(Chrysacris. changbaishanensis Ren et al) | 第23-24页 |
·佳木斯金色蝗(Chrysacris. jiamusi Ren et al) | 第24-26页 |
·龙江金色蝗(Chrysacris. heilongjiangensis Ren et al) | 第26-27页 |
·辽宁金色蝗(Chrysacris. liaoningensis Zheng) | 第27-28页 |
·5属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、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| 第28-35页 |
·5属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| 第28页 |
·5属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| 第28-31页 |
·5属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| 第31-35页 |
·金色蝗属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、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| 第35-43页 |
·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| 第35-36页 |
·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| 第36-38页 |
·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| 第38-43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6页 |
·结论 | 第43-45页 |
·8种蝗虫同种间雌雄虫比较 | 第43页 |
·触角感受器是5 属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| 第43页 |
·触角感受器是金色蝗属4 种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图版 | 第50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