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相关研究概述 | 第12-32页 |
·森林公园研究概述 | 第12-24页 |
·森林公园概念 | 第12-14页 |
·森林公园的功能 | 第14-18页 |
·森林公园类型 | 第18-19页 |
·森林公园建立的意义 | 第19页 |
·森林公园的发展状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| 第19-24页 |
·森林景观资源评价研究概述 | 第24-28页 |
·森林景观资源的概念 | 第24-25页 |
·森林景观资源评价的兴起及发展 | 第25页 |
·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景观规划研究概述 | 第28-32页 |
·景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8-30页 |
·景观生态规划的技术流程 | 第30-32页 |
3 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| 第32-50页 |
·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、规划的理论基础 | 第32-39页 |
·森林美学理论 | 第32-34页 |
·审美心理学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沦 | 第35-36页 |
·环境规划理论 | 第36-39页 |
·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质量评价方法 | 第39-50页 |
·景观敏感度评价 | 第39-42页 |
·景观生态适宜度分析与评价 | 第42-46页 |
·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分析 | 第46-50页 |
4 森林公园景观,规划内容与方法分析 | 第50-72页 |
·森林公园景观功能分区规划 | 第50-51页 |
·景观功能分区原则 | 第50页 |
·景观功能分区模式 | 第50-51页 |
·环境保护规划 | 第51-54页 |
·生物资源保护核心区 | 第52-53页 |
·缓冲区 | 第53页 |
·绿色生态廊道 | 第53-54页 |
·植物景观规划 | 第54-57页 |
·植物景观规划的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植物景观规划的可行措施 | 第55-57页 |
·景观建筑规划 | 第57-65页 |
·客观条件对景观建筑规划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·景观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| 第60-65页 |
·基础设施规划 | 第65-71页 |
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65-68页 |
·其它服务性基础设施规划 | 第68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5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实例分析 | 第72-94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72-74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72-73页 |
·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 | 第73-74页 |
·园区景观资源评价 | 第74-83页 |
·景观资源分类 | 第74-80页 |
·景观资源评价原则 | 第80页 |
·景观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| 第80-82页 |
·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园区景观敏感度评价 | 第82-83页 |
·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园区生态适宜度分析 | 第83-85页 |
·园区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九级天溪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5-86页 |
·云台观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6页 |
·鹰子洞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6页 |
·柳门口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6-87页 |
·园区总环境容量分析 | 第87页 |
·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| 第87-92页 |
·景观功能分区规划 | 第87页 |
·环境保护规划 | 第87-89页 |
·植物景观规划 | 第89-90页 |
·景观建筑规划 | 第90-91页 |
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91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-94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94-96页 |
·结论 | 第94页 |
·建议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2页 |
附录 | 第102-105页 |
附表 | 第105-107页 |
附图 | 第107-11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12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