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词 | 第8-13页 |
1 绪言 | 第13-31页 |
·植物种子油体蛋白 | 第13-20页 |
·脂体与脂体相关蛋白 | 第13-14页 |
·植物种子油体化学组成与结构 | 第14-15页 |
·植物种子油体蛋白 | 第15-19页 |
·植物种子油体蛋白基因及表达 | 第19-20页 |
·油体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 | 第20-23页 |
·植物油体表达体系 | 第20-22页 |
·人工油体(AOB)重建纯化油体融合蛋白体系 | 第22-23页 |
·EST技术及其在基因分离克隆的应用 | 第23-26页 |
·EST的概念 | 第23页 |
·EST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基于EST的基因全长cDNA分离克隆 | 第24-25页 |
·EST与基因表达谱 | 第25-26页 |
·油茶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26-28页 |
·油茶的分子标记 | 第26-27页 |
·油茶cDNA文库及EST文库构建和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 | 第27-28页 |
·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8-29页 |
·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9-31页 |
2 油茶种子油体和油体蛋白的分离鉴定 | 第31-3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1-33页 |
·材料 | 第31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1页 |
·试剂与药品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的提取 | 第33页 |
·油体蛋白SDS-PAGE电泳 | 第33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混浊度检测和显微观测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形状大小 | 第34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混浊度稳定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显微观测稳定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油茶种子中油体蛋白分离和组分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讨论与小结 | 第37-39页 |
·油体蛋白的分离 | 第37页 |
·油体蛋白的带电性和等电点 | 第37-38页 |
·油体表面蛋白的组成 | 第38-39页 |
3 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基因的分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9-6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9-41页 |
·材料 | 第39-4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0页 |
·试剂与溶液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1-45页 |
·油茶种子 Oleosin基因cDNA序列分离 | 第41-42页 |
·油茶种子 Oleosin基因组DNA序列的分离克隆 | 第42-45页 |
·油茶中油体蛋白 Oleosin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65页 |
·EST序列 BlastN结果分析 | 第45-50页 |
·油茶 Oleosin候选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聚类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重组子克隆插入片断的鉴定 | 第51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获得 | 第51-52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基因的命名和序列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家族 H和 L同型体分类与序列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基因表达谱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家族进化树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序列结构域特点 | 第63-64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序列的理化分析和结构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讨论与小结 | 第65-69页 |
·油体蛋白基因家族的命名 | 第65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及其基因的序列特征 | 第65-66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的分类及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 | 第66-67页 |
·油茶种子油体蛋白的表达 | 第67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的系统进化 | 第67-68页 |
·油茶油体蛋白结构特点 | 第68-69页 |
4 油茶种子油体蛋白的原核表达和油体表达体系研究 | 第69-79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69-71页 |
·材料 | 第69-7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70页 |
·试剂与药品 | 第70-7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1-74页 |
·Oleosin原核融合蛋白表达和分离纯化体系的原理 | 第71-72页 |
·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72-73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大量)、转化及重组子的鉴定 | 第73-74页 |
·油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74页 |
·油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条件优化 | 第7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8页 |
·油茶 Oleosin I插入序列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| 第75-76页 |
·转化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 | 第76-77页 |
·IPTG诱导条件的优化 | 第77-78页 |
·讨论与小结 | 第78-79页 |
·pET-30b-Co_oleIA的构建和油体蛋白的表达 | 第78页 |
·Oleosin融合蛋白原核表达体系特点 | 第78-79页 |
5 结论与创新 | 第79-80页 |
·结论 | 第79页 |
·创新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90页 |
附录 A | 第90-104页 |
A.1 油茶种子油体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 | 第90-92页 |
A.2 油茶油体蛋白基因组序列分析 | 第92-95页 |
A.3 油茶油体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理化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 | 第95-96页 |
A.4 重组表达质粒载体图谱和测序检测 | 第96-99页 |
A.5 油茶油体蛋白基因序列GenBank提交 | 第99-104页 |
附录B | 第104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