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商标淡化及反淡化保护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范围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商标淡化在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 | 第12-21页 |
| ·德国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2-14页 |
| ·美国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4-16页 |
| ·法国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6-17页 |
| ·日本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7-19页 |
| ·中国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商标淡化的理论探析 | 第21-34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8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法律性质 | 第28-30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对象 | 第30-34页 |
| 第四章 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 | 第34-51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客观方面 | 第34-43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主观要件 | 第43-46页 |
| ·商标淡化的损害后果 | 第46-48页 |
| ·不构成商标淡化的情形 | 第48-51页 |
| 第五章 关于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若干设想 | 第51-59页 |
| ·我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必要性 | 第51-52页 |
| ·对我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建议 | 第52-59页 |
| 第六章 结语 | 第59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