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
1 绪论 | 第1-17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| 第17-27页 |
2.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| 第17-22页 |
2.1.1 承载力的起源、演化与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1.2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| 第18-21页 |
2.1.3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| 第21页 |
2.1.4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 | 第21-22页 |
2.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| 第22-23页 |
2.3 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4 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| 第24-27页 |
3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特征 | 第27-31页 |
3.1 喀斯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| 第27-28页 |
3.2 喀斯特地貌的水文特征 | 第28-30页 |
3.3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| 第30-31页 |
4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 | 第31-37页 |
4.1 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31页 |
4.2 构建指标体系 | 第31-35页 |
4.2.1 需水计算与预测 | 第33-34页 |
4.2.2 生活、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 | 第34页 |
4.2.3 生活、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5页 |
4.3 指标分析 | 第35-37页 |
5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 | 第37-43页 |
5.1 理论模型方法 | 第37-38页 |
5.2 综合评判方法 | 第38-43页 |
5.2.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5.2.2 评判因素的选择、划分等级和评分 | 第39-41页 |
5.2.3 模糊矩阵 R的推求 | 第41-43页 |
6 数学模型在水资源在载力计算中的实例应用 | 第43-60页 |
6.1 清镇市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| 第43-49页 |
6.1.1 清镇市概况 | 第43-44页 |
6.1.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| 第44-47页 |
6.1.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| 第47-48页 |
6.1.4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6.2 清镇市水资源供需分析和趋势预测 | 第49-52页 |
6.2.1 需水预测 | 第49页 |
6.2.2 供水预测 | 第49-51页 |
6.2.3 供需水量平衡预测 | 第51-52页 |
6.3 数学模型在清镇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 | 第52-57页 |
6.3.1 数学模型的应用 | 第52-54页 |
6.3.2 清镇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判 | 第54-57页 |
6.4 清镇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模式与措施 | 第57-60页 |
6.4.1 水资源持续开发的模式 | 第57-58页 |
6.4.2 措施和建议 | 第58-60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4页 |
7.1 结论 | 第60-61页 |
7.2 展望 | 第61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