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公司监事会的职权概述 | 第12-31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的概念 | 第12-16页 |
·监事会职权的含义 | 第12-13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的性质 | 第13-16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意义 | 第16页 |
·对保障股东权益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对维护社会利益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对规范监事会活动的意义 | 第18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的类型 | 第18-22页 |
·实体性职权和程序性职权 | 第18-20页 |
·主动性职权和被动性职权 | 第20-21页 |
·法定职权和章定职权 | 第21页 |
·一般职权和后续职权 | 第21-22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的发展概况 | 第22-24页 |
·公司法立法之初的状况 | 第22页 |
·现代公司法立法的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新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·各国关于监事会职权的立法概况 | 第24-31页 |
·大陆法系公司法关于监事会职权之立法简介 | 第24-29页 |
·英美法系公司法关于独立董事职权之立法简介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之简介 | 第30-31页 |
2.设计公司监事会职权的法理基础 | 第31-44页 |
·宪法理论 | 第31-33页 |
·权力制衡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民主、自由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民法基本理论 | 第33-36页 |
·平等 | 第33-34页 |
·自愿 | 第34页 |
·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 | 第34-35页 |
·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理论 | 第35页 |
·所有权和他物权理论 | 第35-36页 |
·商法理论 | 第36-39页 |
·效率理论 | 第36-37页 |
·社会公正理论 | 第37页 |
·交易安全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商主体法定主义 | 第38-39页 |
·相关经济学理论 | 第39-42页 |
·博弈论 | 第39-40页 |
·代理成本理论 | 第40-41页 |
·制度经济学 | 第41-42页 |
·相关管理学理论 | 第42-44页 |
·现代管家理论 | 第42-43页 |
·资源依赖理论 | 第43-44页 |
3.公司监事会职权的内容 | 第44-69页 |
·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对监事会职权的内容所作的规定 | 第44-55页 |
·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法的规定 | 第44-52页 |
·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的类似规定 | 第52-53页 |
·对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之规定的评价 | 第53-55页 |
·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职权的内容所作的规定 | 第55-62页 |
·《公司法》对监事会职权的规定 | 第55-57页 |
·其他规范性文件对监事会职权的规定 | 第57-59页 |
·有关独立董事职权之规定 | 第59-60页 |
·对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评价 | 第60-62页 |
·公司监事会职权内容的基本构成 | 第62-65页 |
·监督公司财务活动的权力 | 第62页 |
·监督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力 | 第62-63页 |
·保障股东会机制运行的权力 | 第63-64页 |
·聘请必要人员的权力 | 第64页 |
·代表公司起诉的权力 | 第64页 |
·其他权力 | 第64-65页 |
·对我国《公司法》修订的相应建议 | 第65-69页 |
·总体要求 | 第65页 |
·具体的建议 | 第65-69页 |
4.公司监事会职权的实现 | 第69-83页 |
·监事会职权实现概述 | 第69-72页 |
·监事会职权实现的含义 | 第69页 |
·监事会职权实现的障碍 | 第69-72页 |
·监事会职权实现的保障途径 | 第72页 |
·公力保障 | 第72-75页 |
·立法控制 | 第72-73页 |
·行政救济 | 第73-74页 |
·司法保障 | 第74-75页 |
·公司内部的保障 | 第75-80页 |
·人员保障 | 第75-78页 |
·经费和物质条件保障 | 第78页 |
·股东会机制的保障 | 第78-79页 |
·内部良好的法治氛围 | 第79-80页 |
·社会力量保障 | 第80-83页 |
·债权人的配合 | 第80-81页 |
·消费者的配合 | 第81页 |
·新闻媒体的监督保障 | 第81-83页 |
结论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