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水道航线及管理论文

内河船舶拥挤水域通过能力的研究

第1章 绪论第1-15页
   ·概述第9-10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·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理论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船舶试验第11-13页
   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14-15页
第2章 航道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研究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·通过能力的概念第15页
   ·交通容量的分类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基本交通容量第16页
     ·可能交通容量第16页
     ·实用交通容量第16-17页
   ·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第17-18页
   ·内河船舶拥挤水域通过能力的分析步骤第18-20页
第3章 内河船舶拥挤水域船舶领域模型的建立第20-57页
   ·船舶领域概念及发展状况第20-26页
     ·船舶领域概念的提出第20页
     ·国外船舶领域模型的发展状况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我国船舶领域模型的发展状况第23-26页
   ·船舶领域的影响因素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天气和海况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·航路状况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·船舶尺度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对驶船的船舶间距第27页
   ·内河船舶拥挤水域客观船舶领域模型的建立第27-50页
     ·根据雷达观测图像建立客观船舶领域模型所进行的数据调研第27-34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·设计程序(VB)并建立拥挤水域船舶领域模型第38-50页
   ·船员主观的船舶安全领域第50-55页
     ·有关船舶领域大小的问卷调查第50-52页
     ·船员主观船舶领域大小的推定第52-55页
   ·客观船舶领域与主观船舶领域比较分析第55-57页
第4章 河船舶拥挤水域通过能力的计算第57-67页
   ·建立内河拥挤水域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第57-58页
   ·运用该通过能力模型计算尹公州航段客观通过能力第58-64页
     ·尹公洲航段船舶交通流的速度分布第58-61页
     ·各个区段的长度、通航宽度及面积情况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各个区段航路的“L~2换算”成为标准船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客观通过能力推定第64页
   ·采用主观推断方法计算尹公州航段通过能力第64-66页
   ·比较分析第66-67页
结论第67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附录1 对雷达图像测量的数据第71-90页
附录2 数据转换第90-110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研究生履历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芪母益肾煎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CTGF及ICAM-1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扩频技术的DCT域数字水印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