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页 |
第一章 主体、主体性、农民工主体性概述 | 第10-21页 |
·农民工的界定及其群体特点 | 第11-13页 |
·农民工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·农民工群体的特点 | 第13页 |
·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科学内涵 | 第13-17页 |
·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是实践主体论 | 第14-15页 |
·主体性思想的科学内涵 | 第15-17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及其特点 | 第17-18页 |
·农民工的主体性 | 第17-18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特点 | 第18页 |
·研究农民工主体性的意义 | 第18-21页 |
·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9-20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现阶段农民工主体性分析 | 第21-31页 |
·从主体性的质的规定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1-23页 |
·从主体性构成要素分析主体性内涵 | 第21-22页 |
·从主体性的内涵分析主体性实质 | 第22-23页 |
·从主体性的特征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3页 |
·从主体的能动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3-26页 |
·从主体的自觉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4-25页 |
·从主体的选择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5页 |
·从主体的创造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5-26页 |
·从主体的自主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6-29页 |
·从客观因素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7-28页 |
·从主观因素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8-29页 |
·从主体的自为性分析农民工主体性 | 第29-31页 |
·从农民工的存在和发展分析其主体性 | 第29-30页 |
·从农民工生产活动分析其主体性 | 第30-31页 |
·从农民工的贡献与其获得的回报分析其主体性 | 第31页 |
第三章 农民工主体性发展及其意义 | 第31-42页 |
·制约农民工主体性发展的障碍 | 第32-35页 |
·从实践取向分析农民工主体性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从价值认同分析农民工主体性发展 | 第33-34页 |
·从社会交往认同分析农民工主体性发展 | 第34-35页 |
·摆脱农民工主体性困境的思路 | 第35-39页 |
·生产力发展是根本 | 第35页 |
·制度法规的完善是前提 | 第35-37页 |
·农民工主体意识的增强是关键 | 第37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的方向 | 第37-39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| 第39-42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对农民工群体发展的意义 | 第39-40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对全社会成员发展的意义 | 第40-41页 |
·农民工主体性发展将融于更高阶段的人的全面发展中 | 第41-42页 |
结束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附录 | 第46-47页 |
承诺书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