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的动力匹配与仿真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 绪论 | 第7-12页 |
| ·引言 | 第7页 |
| 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| 第7-9页 |
| ·电动汽车仿真软件分析 | 第9-10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| 第10-12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本课题主要进行的工作 | 第10-12页 |
|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 | 第12-18页 |
| 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及驱动类型 | 第12页 |
| ·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(SHEV) | 第12-13页 |
| ·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 | 第12页 |
| ·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 | 第12-13页 |
| ·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| 第13页 |
| 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(PHEV) | 第13-16页 |
| 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 | 第14-15页 |
| 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| 第15-16页 |
| ·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(PSHEV) | 第16-1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3.P HEV 系统的动力匹配装置选型和参数设计 | 第18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18页 |
| ·PHEV 动力匹配装置选型 | 第18-23页 |
| ·转速合成式 PHEV 动力传动系 | 第18-19页 |
| ·牵引力合成式PHEV 动力传动系 | 第19-20页 |
| ·扭矩合成式PHEV 动力传动系 | 第20-23页 |
| ·PHEV 动力传动系的参数匹配 | 第23-31页 |
| ·PHEV 的工作模式 | 第23页 |
| ·整车参数及动力性能指标 | 第23页 |
| ·传动系参数匹配 | 第23-29页 |
| 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指标的验证 | 第29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4 PHEV 动力传动系的建模 | 第32-47页 |
| ·MATLAB 简介 | 第32页 |
| ·Simulink 动态系统仿真 | 第32-34页 |
| ·PHEV 动力传动系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7页 |
| ·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| 第34-36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| ·Simulink 模型的构建 | 第37-46页 |
| ·启用Simulink 并建立系统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·Simulink 模块库简介与使用 | 第38页 |
| ·构建Simulink 模型结构框图 | 第38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5 Simulink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47-52页 |
| ·系统模块参数的设置 | 第47页 |
| ·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| 第47-48页 |
| ·Simulink 仿真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混合驱动工况下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FUD72 循环工况下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6 行星轮系的SolidWorks 运动仿真 | 第52-56页 |
| ·SolidWorks 简介 | 第52-53页 |
| ·行星轮系的SolidWorks 运动仿真 | 第53-55页 |
| ·零件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4页 |
| ·装配体模型的建立 | 第54页 |
| ·实体机构的运动仿真 | 第54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7 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