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措施研究--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
第1章 前言 | 第1-22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·塌岸预测与防治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·塌岸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塌岸防治工程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目前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研究区塌岸地质条件研究 | 第22-77页 |
·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概括 | 第22-28页 |
·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 | 第22-23页 |
·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3-28页 |
·研究区库岸段分布概况 | 第28-30页 |
·岸坡结构类型及库岸分段 | 第30-32页 |
·库岸岸坡结构分类 | 第30-32页 |
·库岸分段原则 | 第32页 |
·各库岸段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| 第32页 |
·塌岸现状调查 | 第32-73页 |
·塌岸现状调查范围 | 第32页 |
·塌岸段分布情况及塌岸特征 | 第32-73页 |
·塌岸概化地质模式 | 第73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3章 类比水库塌岸调查研究 | 第77-112页 |
·白龙江宝珠寺水库塌岸调查研究 | 第77-99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77页 |
·库区地质环境条件 | 第77-79页 |
·库岸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 | 第79-81页 |
·典型塌岸事例分析 | 第81-97页 |
·塌岸参数的实测统计 | 第97-99页 |
·大渡河龚咀水电站库区塌岸调查研究 | 第99-107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99页 |
·库岸地层与岩石建造特征 | 第99-101页 |
·岸坡塌岸变形的基本模式 | 第101-106页 |
·各类第四系岸坡的边岸再造特征参数 | 第106-107页 |
·沱江九龙滩水电站库区塌岸调查研究 | 第107-110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107页 |
·库区地质环境条件 | 第107页 |
·滑坡特征 | 第107-109页 |
·滑坡变形复活过程及影响因素 | 第109-110页 |
·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第4章 塌岸预测方法研究 | 第112-150页 |
·现有塌岸预测方法评价 | 第112-113页 |
·塌岸模式研究 | 第113-132页 |
·塌岸模式的分类总结 | 第113-118页 |
·塌岸机理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| 第118-132页 |
·塌岸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32-135页 |
·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研究 | 第135-149页 |
·三峡库区塌岸预测原则 | 第135-136页 |
·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与预测参数 | 第136-148页 |
·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流程与步骤 | 第148页 |
·三峡库区塌岸强烈程度分级 | 第148-149页 |
·小结 | 第149-150页 |
第5章 塌岸防治措施研究 | 第150-157页 |
·塌岸防治的一般性原则 | 第150页 |
·适用于三峡库区的常用塌岸防治措施 | 第150-155页 |
·非结构性措施 | 第150-152页 |
·结构性措施 | 第152-154页 |
·表面防护措施 | 第154-155页 |
·不同塌岸模式下的塌岸防护措施研究 | 第155-156页 |
·小结 | 第156-157页 |
第6章 重庆市万州区塌岸预测与防治 | 第157-180页 |
·万州区各库岸段塌岸模式 | 第157-161页 |
·万州区各库岸段稳定性评价 | 第161-163页 |
·库岸稳定性分级标准 | 第161-163页 |
·各库岸段稳定性分级 | 第163页 |
·万州区库岸段塌岸预测 | 第163-176页 |
·塌岸预测参数 | 第163-164页 |
·塌岸预测结果 | 第164-176页 |
·塌岸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建议 | 第176-178页 |
·塌岸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 | 第176页 |
·塌岸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| 第176-178页 |
·小结 | 第178-180页 |
第7章 结语 | 第180-182页 |
·成果综述 | 第180-181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81-182页 |
致谢 | 第182-1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3-188页 |
附录 | 第188-189页 |
附图 | 第189-1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