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实用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分级 | 第11-13页 |
| ·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基坑工程的分级 | 第12-13页 |
| ·岩土工程监测资料反馈分析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方法 | 第13-23页 |
| ·常规分析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数值计算分析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统计的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逆解法、直接法和正反耦合法 | 第17-18页 |
| ·逆解法 | 第17页 |
| ·直接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正反耦合法 | 第18页 |
| ·数学物理模型分析法 | 第18页 |
| ·确定性反分析与非确定性反分析 | 第18-21页 |
| ·确定性反分析 | 第18-20页 |
| ·非确定性反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智能反分析法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| 第23-35页 |
| ·弹塑性有限元法 | 第23-26页 |
| ·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| 第23页 |
| ·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步骤 | 第23-26页 |
| ·岩土材料性质的基本假设 | 第26页 |
| ·屈服条件 | 第26-29页 |
| ·Tresca 屈服条件 | 第26-27页 |
| ·Mises 屈服条件 | 第27页 |
| ·Mohr-Coulomb 屈服条件 | 第27-28页 |
| ·Drucker-Prager 屈服条件 | 第28-29页 |
| ·加载和卸载准则 | 第29-30页 |
| ·流动规则 | 第30-31页 |
| ·弹塑性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| 第31-32页 |
| ·加载方法 | 第32-35页 |
| 第三章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研究 | 第35-46页 |
| ·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35-40页 |
| ·监测项目及仪器设备 | 第35-38页 |
| ·测点布置要点 | 第38-39页 |
| ·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与应用 | 第39-40页 |
| ·基于位移反分析和安全预报要求的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| 第40-44页 |
| ·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和监测的基本要求 | 第40-41页 |
| ·监测准备工作 | 第41-42页 |
| ·位移测点布置 | 第42-43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四章 基坑防渗墙实测位移反馈分析 | 第46-78页 |
| ·引言 | 第46-48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47-48页 |
| ·ANSYS 软件简介 | 第48-52页 |
| ·ANSYS 结构分析基本原理 | 第49-51页 |
| ·创建有限元模型 | 第49-51页 |
| ·加载与求解 | 第51-52页 |
| ·求解结果和后处理 | 第52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52-58页 |
| ·计算过程、结果和参数讨论 | 第58-76页 |
| ·第一土体开挖层模拟计算及成果 | 第58-61页 |
| ·第二层土体开挖层模拟计算及成果 | 第61-64页 |
| ·第三层土体开挖层模拟计算及成果 | 第64-66页 |
| ·第四层土体开挖层模拟计算及成果 | 第66-69页 |
| ·参数讨论及调整计算结果 | 第69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第五章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78-83页 |
| ·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| 第78-80页 |
| ·边坡安全系数 | 第80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| 第80-83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3-85页 |
| ·结论 | 第83-84页 |
| ·建议 | 第84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| 作者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88-89页 |
| 声明 | 第89-90页 |
| 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