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章 绪论 | 第1-19页 |
·数控系统的发展 | 第6-9页 |
·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| 第6页 |
·数控技术总的发展趋势 | 第6-9页 |
·开放式数控系统 | 第9-15页 |
·开放式数控系统与传统数控系统之比较 | 第10-11页 |
·开放式CNC 的优越性 | 第11-12页 |
·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模式 | 第12-13页 |
·开放式数控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·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5页 |
·课题的背景 | 第15-17页 |
·课题的意义 | 第17页 |
·设计总体方案、内容、安排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2章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19-36页 |
·控制功能模式设计 | 第19页 |
·控制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工业控制微机IPC | 第20-22页 |
·50Pin 接口端子信号功能详解 | 第22页 |
·PCL-839 智能运动控制卡 | 第22-30页 |
·PCL-839 步进电机控制卡简介 | 第22-24页 |
·硬件安装及接口分布 | 第24页 |
·PCL-839 卡的寄存器 | 第24-27页 |
·PCL-839 卡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结构设计 | 第27-30页 |
·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| 第30-31页 |
·PCLD-782 输入卡 | 第31-33页 |
·PCLD-782(16/24 路光隔离D/I 板)主要特点 | 第31-32页 |
·PCLD-782 卡原理 | 第32页 |
·PCLD-782 卡外部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| 第32-33页 |
·PCLD-785 输出卡 | 第33-36页 |
·PCLD-785(16/24 路继电器输出板)主要特点 | 第33-34页 |
·PCLD-785 输出卡工作原理 | 第34页 |
·PCLD-785 卡外部设备控制电路设计 | 第34-36页 |
3章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| 第36-45页 |
·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设计 | 第36-40页 |
·开发基于Windows 平台的数控系统的优势 | 第36页 |
·选用的操作系统平台 | 第36-39页 |
·编程语言 | 第39-40页 |
·软件模块框架设计 | 第40-43页 |
·软件分类 | 第40-42页 |
·部分功能模块简介 | 第42-43页 |
·软件的工作原理 | 第43-45页 |
·主机程序工作原理 | 第43-44页 |
·客户机程序工作原理 | 第44-45页 |
4 章 代码编译与命令设置 | 第45-55页 |
·PROG.EXE 编译应用程序 | 第45-50页 |
·使用TEXTFILE 格式来编辑PROG839.EXE 可执行指令 | 第45-50页 |
·‘C’函数库文件 | 第50-52页 |
·‘PCL839.H’头文件 | 第50-52页 |
·‘PCL839CX.LIB’库文件 | 第52页 |
·“G”代码编译设计 | 第52-55页 |
·译码任务的位置问题 | 第52-53页 |
·编译程序设计 | 第53-55页 |
5章 实时控制和加工仿真设计 | 第55-73页 |
·控制界面模块设计 | 第55-61页 |
·控制版面外观及实现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控制版面的消息映射与处理 | 第58-61页 |
·刀轨仿真模块设计 | 第61-66页 |
·OnDraw 函数 | 第61页 |
·绘制坐标 | 第61-63页 |
·刀轨跟踪与动态显示 | 第63-64页 |
·三维斜二侧投影视图的计算 | 第64-66页 |
·加工模块的设计 | 第66-69页 |
·手动加工模块设计 | 第66-68页 |
·自动加工模块设计 | 第68-69页 |
·数控系统加工演示 | 第69-73页 |
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·总结研究成果 | 第73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73-74页 |
·进一步展望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| 第79页 |
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