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一、毁誉参半的荀子 | 第7-12页 |
(一) 二十世纪前的争论 | 第8-10页 |
(二) 当今学界的争论 | 第10-12页 |
二、荀子的时代与荀子思想的形成 | 第12-15页 |
(一) 不可阻挡的统一之势 | 第12页 |
(二) 游学稷下的学问经历 | 第12-13页 |
(三) 批评百家的学术实践 | 第13-15页 |
三、孔子对周礼的损益 | 第15-20页 |
(一) 礼的起源 | 第15-16页 |
(二) 从周礼到孔礼 | 第16-20页 |
四、荀子独特而务实的礼学思想 | 第20-30页 |
(一) “宗原”——荀子对孔礼的继承 | 第20-22页 |
1、“礼”——修身之本 | 第20-21页 |
2、“礼”——为政之要 | 第21页 |
3、“礼”——教民之用 | 第21-22页 |
(二) “应变”——荀子对孔礼的损益 | 第22-30页 |
1、“明分”——“辨莫大于分,分莫大于礼” | 第22-24页 |
2、“定分”——“尚贤使能以次之” | 第24-26页 |
3、援法入礼,礼法并重——“隆礼重法则国有常” | 第26-30页 |
五、亦功亦过的荀子 | 第30-35页 |
(一) 有功于儒的荀子 | 第30-32页 |
(二) 流毒于世的荀子 | 第32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后记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