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9页 |
一、合同诈骗罪概述 | 第9-13页 |
(一)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| 第9页 |
(二) 合同诈骗罪的危害性 | 第9-10页 |
(三) 当前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(四)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| 第11-13页 |
二、合同诈骗罪的客体 | 第13-22页 |
(一) 合同诈骗罪的客体 | 第13-14页 |
(二) 合同诈骗罪的对象 | 第14-22页 |
1.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 | 第14-20页 |
2. 合同诈骗罪的财物 | 第20-22页 |
三、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| 第22-25页 |
(一)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| 第22-23页 |
(二) 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 | 第23页 |
(三)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,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| 第23页 |
(四)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| 第23-24页 |
(五)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| 第24-25页 |
四、合同诈骗罪的主体 | 第25-28页 |
(一) 合同诈骗罪的单位主体 | 第25-26页 |
(二) 合同诈骗罪中的代理责任与保证责任 | 第26-28页 |
五、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| 第28-30页 |
(一)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 | 第28-30页 |
六、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| 第30-38页 |
(一)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分 | 第30-34页 |
(二)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| 第34-35页 |
(三) 合同诈骗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分 | 第35-38页 |
1.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| 第35页 |
2. 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区分 | 第35-36页 |
3.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| 第36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书目 | 第39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