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言 | 第1-7页 |
1. 薛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7-17页 |
·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 | 第7-12页 |
·经济秩序混乱 土地兼并疯狂 | 第12-14页 |
·理学没落 心学兴起 | 第14-17页 |
2. 薛侃的生平与著作 | 第17-26页 |
·薛侃的家世 | 第17-19页 |
·从学的早年时期 | 第19-20页 |
·亦讲学亦仕宦的中年时期 | 第20-23页 |
·致仕乡居交逰的晚年时期 | 第23-24页 |
·薛侃的著作 | 第24-26页 |
3. 薛侃思想论 | 第26-52页 |
·“主一为旨”“心外无物”的唯心宇宙观 | 第26-31页 |
·良知论 | 第31-39页 |
·良知的内涵 | 第32-36页 |
·良知的特点 | 第36-38页 |
·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| 第38-39页 |
·为学观 | 第39-50页 |
·学乃体认良知、道德践履之功夫 | 第39-41页 |
·学与良知的统一 | 第41-43页 |
·学之弊病 | 第43-45页 |
·学之构成内容 | 第45-47页 |
·学之方法论 | 第47-50页 |
·儒释道同异之辩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后记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