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7-15页 |
·6M柴油机的现状 | 第7-8页 |
·提高6M柴油机性能的可能性及技术措施 | 第8-9页 |
·四气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| 第9-11页 |
·提高性能和降低排放的矛盾 | 第11-1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四气门缸盖的试验研究 | 第15-29页 |
·6M四气门柴油机的气道布置 | 第15-16页 |
·气道的测量及其评定方法 | 第16-19页 |
·气道的模拟与计算 | 第19-26页 |
·数值模拟计算的基本原理 | 第19-23页 |
·6M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数值模拟计算 | 第23-25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原机两气门和改进后四气门进气道的测量和比较 | 第26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6M四气门柴油机燃烧系统优化匹配试验 | 第29-46页 |
·实验方法及方案 | 第29-3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31页 |
·试验用仪器设备 | 第31-32页 |
·燃烧系统的匹配试验 | 第32-45页 |
·不同的涡流比的进气道对6M四气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不同燃烧室对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·不同喷油器对性能和NOx排放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·油嘴突出高度对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供油提前角对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6M两气门柴油机与改进后的四气门柴油机的比较 | 第46-50页 |
·充气效率的对比 | 第46-48页 |
·性能方面的改进及提高 | 第48页 |
·排放方面的改进及提高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50-51页 |
·试验研究结论 | 第50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后期工作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