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6页 |
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| 第9-12页 |
·研究非物质化空间对于数码设计艺术的意义 | 第12-16页 |
·数码设计艺术的兴起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视野的更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非物质化设计艺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非物质化空间 | 第16-25页 |
·非物质化空间的概念 | 第16-18页 |
·空间的概念(The Idea of Space) | 第16-17页 |
·非物质化空间 | 第17-18页 |
·赛伯空间与物质空间的比较 | 第18-21页 |
·真实空间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| 第18-19页 |
·赛伯空间的非物质性与社会性 | 第19-20页 |
·赛伯空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赛伯空间与设计空间的比较 | 第21-23页 |
·建筑的空间 | 第21-22页 |
·绘画的空间 | 第22页 |
·赛伯空间之空间 | 第22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非物质化设计艺术 | 第25-34页 |
·赛伯时空艺术的形成 | 第25-26页 |
·赛伯时空艺术的美学原理 | 第26-29页 |
·对称与均衡 | 第26-27页 |
·对比与和谐 | 第27-28页 |
·节奏与韵律 | 第28-29页 |
·赛伯时空艺术的审美特征 | 第29-32页 |
·媒体时空的新演义 | 第29-30页 |
·艺术家庭的新成员 | 第30-31页 |
·真实空间的新拓展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非物质化设计艺术的应用范畴 | 第34-43页 |
·文本的网络冲浪 | 第34-36页 |
·超文本 | 第34-35页 |
·超媒体 | 第35-36页 |
·多媒体展示 | 第36-38页 |
·动态展示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展示设计的新媒体及技术 | 第37-38页 |
·界面设计及远程控制 | 第38-40页 |
·界面设计 | 第38-39页 |
·远程控制 | 第39-40页 |
·虚拟现实及网络游戏 | 第40-42页 |
·虚拟现实(Virtual Reality) | 第40页 |
·网络游戏 | 第40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非物质化设计艺术的展望 | 第43-52页 |
·人的非物质化 | 第43-45页 |
·建筑的非物质化 | 第45-47页 |
·“非物质化建筑”与真实空间毫无对应关系 | 第45-46页 |
·“非物质化建筑”要表现信息时代的自然观 | 第46-47页 |
·“非物质化建筑”能够表现真实建筑所不能表现的多维空间 | 第47页 |
·城市的非物质化 | 第47-50页 |
·城市中功能性建筑的变化 | 第48-49页 |
·非物质化城市的存在形式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52-57页 |
·非物质化空间与艺术设计者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·“比特素质”——探索新天地的利器 | 第53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