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1 前言 | 第7-12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7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7-12页 |
| ·中国男篮发展趋势的研究 | 第7-8页 |
| ·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研究 | 第8-12页 |
|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文献资料法 | 第12页 |
| ·录像观察法 | 第12页 |
| ·数理统计法 | 第12页 |
| ·逻辑分析法 | 第12页 |
| ·对比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| 3 研究内容与结果 | 第13-23页 |
| ·姚明时期与后姚明时期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概况分析 | 第13页 |
| ·姚明时期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概况分析 | 第13页 |
| ·后姚明时期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概况分析 | 第13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在年龄、身高、体重,克托来指数方面的比较 | 第13-15页 |
| ·年龄方面的比较 | 第13-14页 |
| ·身高方面的比较 | 第14页 |
| ·体重方面的比较 | 第14-15页 |
| ·克托来指数方面的比较 | 第15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在进攻能力方面的比较 | 第15-19页 |
| ·罚球得分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5-16页 |
| ·2 分球得分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6页 |
| ·3 分球得分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场均得分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7页 |
| ·抢夺进攻篮板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助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8页 |
| ·失误方面的比较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在防守能力方面的比较 | 第19-21页 |
| ·抢夺防守篮板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9页 |
| ·抢断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封盖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20页 |
| ·犯规方面的比较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的后卫、前锋、中锋队员的比较 | 第21-23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后卫队员技术指标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前锋队员技术指标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·中国男篮与对手中锋队员技术指标的比较 | 第23页 |
| 4 对中国男篮有关问题的探讨 | 第23-26页 |
| ·中国男篮未形成独特的技战术风格 | 第23-24页 |
| ·身体对抗能力弱,身体素质训练不合理 | 第24-25页 |
| ·攻守体系的失衡 | 第25页 |
| ·中国男篮内外线队员发展的不平衡 | 第25页 |
| ·中国男篮教练员执教能力欠缺,培养制度不健全 | 第25-26页 |
| ·核心队员的缺失 | 第26页 |
| 5 结论与建议 | 第26-29页 |
| ·结论 | 第26-27页 |
| ·建议 | 第27-29页 |
| ·中国男篮要立足自身,尽快形成和确立独特的技战术风格 | 第27页 |
| ·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| 第27-28页 |
| ·加强后卫队员的培养 | 第28页 |
| ·强化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,增强比赛中的身体对抗能力 | 第28页 |
| ·注重攻守平衡,提高攻守转化速度 | 第28页 |
| ·强化国内教练员的培养 | 第28页 |
| ·采取走出去的策略,积极与世界强队交流与学习 | 第28-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|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1-32页 |
| 致谢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