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掺量磨细矿渣高性能砼疲劳性能研究与疲劳方程的建立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混凝土疲劳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设计 | 第12-19页 |
| ·试验原材料 | 第12-13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13-19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13-14页 |
| ·配合比 | 第14-15页 |
| ·疲劳试件成型与养护 | 第15页 |
| ·试件选取与加载方式 | 第15页 |
| ·试验应力比、波形、频率选取 | 第15页 |
| ·疲劳试验测试指标 | 第15-16页 |
| ·疲劳试件实际应力比反算法 | 第16-18页 |
| ·试验流程图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灰色模型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| 第19-29页 |
| ·引言 | 第19页 |
| ·灰色模型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灰色模型建模机理 | 第19-20页 |
| ·灰微分方程 | 第20页 |
| ·常用的几种灰色模型 | 第20-24页 |
| ·GM(1,1)模型 | 第20-23页 |
| ·GM(1,1)模型特点 | 第20页 |
| ·基本定理 | 第20-22页 |
| ·建模具体步骤 | 第22-23页 |
| ·Verhulst灰色模型 | 第23-24页 |
| ·等维新息模型 | 第24页 |
| ·模型精度检验 | 第24-26页 |
| ·非等时距灰色优化模型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| ·灰色建模基本思路 | 第27页 |
| ·灰色模型计算程序的用户界面及其使用说明 | 第27-29页 |
| 第四章 大掺量矿渣混凝土疲劳性能及疲劳方程的建立 | 第29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9-30页 |
| ·静载抗弯强度 | 第30-31页 |
| ·等幅抗弯疲劳试验的lgS-lgN曲线 | 第31-33页 |
| ·等幅抗弯疲劳寿命的P-S-N曲线 | 第33-36页 |
| ·大掺量矿渣混凝土疲劳方程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大掺量矿渣混凝土疲劳机理研究 | 第39-59页 |
| ·引言 | 第39页 |
| ·表面裂缝分数维的变化规律 | 第39-44页 |
| ·混凝土断裂截面分数维及其脆性的变化规律 | 第44-50页 |
| ·断裂分形曲面分数维D2-d 计算方法 | 第44-46页 |
| ·本文疲劳试件断裂面分数维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混凝土脆性指标的定义及结果讨论 | 第50-51页 |
| ·断裂面脱粘粗骨料投影面积比的变化规律 | 第51-53页 |
| ·两种形式断裂能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 | 第53-57页 |
| ·表面分形裂缝的断裂能计算及其结果讨论 | 第53-54页 |
| ·断裂截面断裂能的简化算法及其结果讨论 | 第54-57页 |
| ·矿渣改善混凝土疲劳性能的机理 | 第57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六章 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的尺寸效应律 | 第59-67页 |
| ·引言 | 第59-60页 |
| ·分形理论在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回顾 | 第60-61页 |
| ·混凝土疲劳性能尺寸效应的分形理论诠释 | 第61-65页 |
| ·本文疲劳试件表面裂缝分数维的尺寸效应律 | 第62页 |
| ·抗弯疲劳试件断裂能计算公式推导及其尺寸效应律 | 第62-65页 |
| ·混凝土表面分形裂缝断裂能的尺寸效应律 | 第62-64页 |
| ·混凝土断裂面断裂能简化算法及其尺寸效应律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结论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附录:灰色模型在线监测的计算机程序 | 第73-77页 |
| 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