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绪论 | 第1-14页 |
| ·引言 | 第7页 |
| ·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| 第7-8页 |
| ·振动主动控制国内外发展概况 | 第8-11页 |
| ·国外发展概况 | 第8-10页 |
| ·国内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应用领域 | 第11-12页 |
| ·振动主动控制发展趋势 | 第12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2 挠性梁物理实验系统的构建 | 第14-25页 |
| ·挠性梁物理实验系统的构建框架 | 第14-15页 |
| ·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(仪器)的选择 | 第15-18页 |
| ·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·电阻应变计的测量电路——电阻应变仪 | 第17页 |
| ·电阻应变计和电阻应变仪的有关参数 | 第17-18页 |
| ·作动器及其驱动电路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| ·压电陶瓷作为作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| ·压电作动器的驱动电路 | 第19页 |
| ·传感器/作动器(S/A)最佳位置布置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A/D,D/A芯片的选择及其电路设计 | 第20-23页 |
| ·A/D芯片的选择及其电路设计 | 第20-22页 |
| ·D/A的选择及其电路设计 | 第22-23页 |
| ·实验系统中各组件的型号、参数 | 第23-25页 |
| 3 悬臂梁的基本理论及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5-39页 |
| ·悬臂梁的横向自由振动 | 第25-31页 |
| ·梁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 | 第25-26页 |
| ·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| 第26-31页 |
| ·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| 第31-39页 |
| ·概述 | 第31-32页 |
| ·系统辨识 | 第32-39页 |
| 4 振动主动控制律设计 | 第39-47页 |
| ·振动主动控制中的控制律综述 | 第39-41页 |
| ·LQG控制器设计 | 第41-47页 |
| ·线性二次型Gauss问题 | 第41-43页 |
| ·LQG控制器设计 | 第43-47页 |
| 5 控制器的FPGA实现 | 第47-57页 |
| ·几种技术方案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| ·FPGA的发展现状 | 第47页 |
| ·FPGA与ASIC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| ·FPGA与DSP的比较 | 第48页 |
| ·分布式(Distributed Arithmetic,DA)算法 | 第48-54页 |
| ·DA算法描述 | 第49-51页 |
| ·DA算法性能的改进 | 第51-54页 |
| ·单输入单输出控制器的FPGA实现——基于DA算法 | 第54-57页 |
| 6 基于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57-62页 |
| ·实验系统各组件实物图 | 第57-59页 |
| ·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| ·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仿真结果 | 第61-62页 |
| 总结 | 第62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