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绪言 | 第7-9页 |
一、选题意义及背景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动态 | 第7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内涵和地位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基本内涵 | 第9-12页 |
一、平等和教育平等的基本含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基本内涵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教育平等权的法律地位 | 第12-14页 |
一、教育平等权的宪法地位 | 第12-13页 |
二、教育平等权的国际法地位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高等教育平等权的保护模式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机会均等 | 第14-16页 |
一、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 | 第14-15页 |
二、机会均等的具体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合理差别 | 第16-21页 |
一、不合理的歧视 | 第16-17页 |
二、合理的差别 | 第17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招生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及分析 | 第21-39页 |
第一节 统一试卷还是分省命题? | 第21-24页 |
一、统一试卷和分省配额的选拔制度 | 第21-22页 |
二、分省考试、分省配额的选拔制度 | 第22-23页 |
三、分省考试的利弊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分省配额制与录取分数线 | 第24-32页 |
一、配额制的含义 | 第24-25页 |
二、我国招考中配额制的历史沿革 | 第25-26页 |
三、分省配额与录取分数线的关连性 | 第26-32页 |
第三节 行政指导还是行政“加分”? | 第32-37页 |
一、现行高考加分制度问题及改革 | 第32-37页 |
第四节 缺乏规范的立法保护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实现高等教育招生平等权的路径选择 | 第39-44页 |
第一节 统一命题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取消配额 | 第40-42页 |
第三节 法律保障 | 第42-44页 |
一、立法保障 | 第42页 |
二、行政保障 | 第42-43页 |
三、程序保障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一、著作 | 第45页 |
二、论文 | 第45-47页 |
三、学位论文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