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9-38页 |
一、临床资料 | 第19-27页 |
(一) 诊断标准 | 第19-23页 |
(二) 病例选择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23-24页 |
(三) 一般资料 | 第24-27页 |
二、治疗方法 | 第27-28页 |
(一) 治疗组 | 第27页 |
(二) 对照组 | 第27-28页 |
三、观察指标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(一) 安全性观察 | 第28页 |
(二) 疗效观察 | 第28-29页 |
四、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9-30页 |
(一)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9页 |
(二) 脂肪肝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9页 |
(三)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9-30页 |
(四) 主要症状的疗效评价 | 第30页 |
五、统计学处理方法 | 第30页 |
六、治疗结果 | 第30-37页 |
(一) 临床综合疗效情况比较 | 第30-31页 |
(二)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| 第31页 |
(三)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| 第31-32页 |
(四) 血脂系列变化比较 | 第32-33页 |
(五) 肝功指标变化及疗效比较 | 第33-34页 |
(六) 空腹血糖、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情况比较 | 第34-35页 |
(七) 肿瘤坏死因子-α比较 | 第35页 |
(八) B超图像改变情况比较 | 第35-36页 |
(九) 体重指数、腰围/臀围改变情况比较 | 第36-37页 |
七、小结 | 第37-38页 |
实验研究 | 第38-69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(一) 实验动物 | 第38页 |
(二) 实验器材及试剂 | 第38页 |
二、模型与标本制备 | 第38-40页 |
(一) 模型制备 | 第38-39页 |
(二) 标本制备 | 第39-40页 |
实验一 对脂肪肝大白鼠的肝湿重/体重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实验二 对脂肪肝大白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42-47页 |
实验三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实验四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铁含量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实验五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实验六 对脂肪肝大白鼠血液及肝组织SOD MDA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实验七 对脂肪肝大白鼠空腹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实验八 对脂肪肝大白鼠血液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实验九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—β1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实验十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实验十一 对脂肪肝大白鼠血液及肝组织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实验十二 对脂肪肝大白鼠肝组织CYP2E1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理论探讨 | 第69-101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| 第69-77页 |
(一) 病因 | 第69页 |
(二)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 | 第69-76页 |
(三) 治疗 | 第76-77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| 第77-81页 |
(一) 脂肪肝的中医归属 | 第77页 |
(二)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探讨 | 第77-80页 |
(三) 健脾行气 化痰散结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法则 | 第80-81页 |
(四) 调和饮食,以善养生 | 第81页 |
三、肝脂清组方与分析 | 第81-91页 |
(一) 肝脂清药物组成 | 第81页 |
(二) 组方分析 | 第81-83页 |
(三) 药物功效溯源 | 第83-88页 |
(四)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88-91页 |
四、肝脂清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与实验结果分析及机理探讨 | 第91-101页 |
(一) 临床疗效分析 | 第91-93页 |
(二) 实验结果分析及机理探讨 | 第93-101页 |
结语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6页 |
附录 | 第106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