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植物学论文

模拟酸雨中的铝、铅、镉化合物对植物的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效应
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-20页
 1.1 酸雨对环境的危害第8-10页
  1.1.1 概述第8页
  1.1.2 中国酸雨区的土壤特性第8-9页
  1.1.3 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第9-10页
 1.2 酸化土壤中的铝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第10-12页
  1.2.1 环境中铝的化学形态第10-11页
  1.2.2 铝的流失途径第11页
  1.2.3 铝毒与酸雨、土壤酸化的关系第11页
  1.2.4 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第11-12页
 1.3 土壤镉及其对植物的毒性第12-14页
  1.3.1 镉污染的来源第12-13页
  1.3.2 镉对植物的影响第13-14页
 1.4 土壤铅及其对植物的毒性第14-15页
  1.4.1 土壤中铅的来源第14页
  1.4.2 铅对植物的毒性作用第14-15页
 1.5 植物细胞中的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第15-16页
 1.6 遗传毒理学实验和环境监测第16-19页
  1.6.1 环境污染的生物检测第16-17页
  1.6.2 遗传毒理学检测第17-18页
  1.6.3 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第18-19页
 1.7 小结第19-20页
第二章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0-27页
 2.1 前言第20页
 2.2 材料与方法第20-21页
  2.2.1 实验材料第20页
  2.2.2 材料培养第20页
  2.2.3 模拟污染处理第20-21页
  2.2.4 生长指标测量第21页
  2.2.5 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第21页
 2.3 结果和讨论第21-25页
  2.3.1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1-23页
  2.3.2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根状况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2.3.3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第25页
 2.4 小结第25-27页
第三章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27-38页
 3.1 前言第27页
 3.2 材料与方法第27-29页
  3.2.1 实验材料第27页
  3.2.2 材料培养第27页
  3.2.3 模拟污染处理第27-28页
  3.2.4 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28页
  3.2.5 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28-29页
 3.3 结果与分析第29-36页
  3.3.1 酸雨及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3.3.2 酸雨及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对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3.3.3 酸雨及铝、铅、锅对植物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3.3.4 酸雨及铝、铅、镉对植物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影响第34-36页
 3.4 讨论第36-38页
第四章 酸雨与铝、铅、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第38-48页
 4.1 前言第38页
 4.2 材料与方法第38-40页
  4.2.1 实验材料第38页
  4.2.2 材料培养第38-39页
  4.2.3 模拟污染处理第39页
  4.2.4 制片和观察第39页
  4.2.5 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39-40页
 4.3 结果与分析第40-47页
  4.3.1 酸雨和铝复合作用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第40-44页
  4.3.2 酸雨和铝、铅、镉复合污染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第44-47页
 4.4 讨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6页
附录第56-57页
附:蚕豆根尖染色体异常和分裂异常照片第57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承诺书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精料蛋白质水平对羊驼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及生产性能的影响
下一篇:不同铜源及水平对肉牛瘤胃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